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 .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东汉人口密度图(永和五年)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进行合理解读。
2024-0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与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共振起伏、互动互进、休戚相关的。从方式与途径的视角而言,文化交流与传播既有牧歌式的和平交往,如人群迁徙、商业往来等;也有暴力性的碰撞冲突,如刀光剑影的战争往往使人类文化面临断裂、毁坏等危机,同时这种暴力冲实在客观上也为不同文化碰撞和调适提供了历史契机。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提取有关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复工的国营企业通过劳动竞赛,工人的劳动热情不断增强,纷纷要求自动延长工作时间或周末义务加班,以增产支援前线。工人的竞赛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国营经济的发展。以国营上海电机厂为例,19491952年,该厂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效益折合人民币(新币)依次为6213元、14115.8元、15140元、2672.2元。如果以1949年劳动生产率增长倍数为1,则19491952年逐年增长倍数依次为12.282.444.30。产品成本降幅明显,1952年相比1951年降低幅度为23.79%。产品总产值增长猛烈,19491952年产品总产值历年分别为9195万元、525.28万元、694.94万元、2449.46万元。

——摘编自刘岸冰《19491956年上海国营工业企业劳动竞赛研究》;游正林《社会主义劳动范式的形成(19491956)——基于对劳动竞赛推进过程的解读》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以“劳动竞赛”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四幅历史图片展示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或场景。



从以上图片中任选一幅,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关键词,并加以解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大宋史视野来看,在宋朝立国三百余年间,中国绝不仅仅指宋朝,还应包括辽、夏、金、蒙等民族政权在内。当时,宋、辽、夏、金与蒙古政权,无不视对方为外国,但又无不主张“天下一家”而自称“中国”。宋朝先与辽、夏,后与金、夏形成鼎足之势。宋不仅在疆域一统方面,前不能比汉、唐,后不能比明、清,在军事角逐中也基本上没占过上风,故将这一时段称为所谓“后三国”或“后南北朝”的分裂时期,也自有其理由。

——摘编自虞云国《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解读材料,提炼出个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中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表

行业19121920平均增长(%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12.1
华商纱厂布机数(台)2616667511.0
机制面粉业华商厂日产能力(包)6647020395017.4
华商厂“产量(万包)1966831619.8
缫丝业上海、广东、无锡丝车数(台)801401126540.04
厂丝出口量(担)59175778550.03
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38168036.7
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36174610.9
电力业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120132960211.9
水泥业启新厂产量(吨)594051097418.0
机械采矿业华商矿产量(吨)416558327975729.4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1800年的确是一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久的联系之中,跨文化交流延伸到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之外,包括了全世界。

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铜币、汇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0世纪50—60年代联合国进行10次维和行动,集中在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对其国家利益无利可图地区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
1971—1981年联合国共进行3次维和行动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帮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
1981—1989年联合国共进行5次维和行动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做出贡献的合作态度
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安理会批准的维和行动达42次;维和是最为显耀的联合国行动,四大洲冲突锋线上的“蓝盔”象征着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中国政府以更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重要角色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