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反映了晚清时期报刊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任泽平《英美城镇化经验与中国城镇化趋势》


阅读材料,围绕美国城市化进程和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得出一条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认识应立足于中美城市化的共性或差异,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1-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中世纪时期,法国.德国两个国家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走向了统一,另一个却走向了分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国德国
王权自卡佩王朝(987~1328年)开始确止王位世袭制,历代法王都不必担心自己死后王权会落到其他家族的手中神圣罗马帝国采敢的“君主选举制"导致帝国长期陷于分裂局面。在该制度下,幸国中的强大势力并非是幸国皇帝,而是拥有选举并成为帝国皇帝的大贵族
语言在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上,法语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在各个领域排挤掉拉丁语,1539年规定,必须用法语来撰写各种司法文件,这就宣告了法语为国语。民族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宗教战争导致德语几乎成为人们所不齿的语言.三十年战争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占了优势,不知不觉中法语成为德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德语与拉丁语的较量也持续了很长时间,在科学界,长期是拉丁语的天下。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网络资料


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德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假设明清两个王朝政权不是与经济发展反方向地高度强化政治专制主义,而是循着两宋对经济实行开放的宽松路线前行,说不定中国传统经济也会发生像西方那种类似变迁的趋势,市场经济可能会出现某种突破。……这种假设毕竟敌不过历史实在的力量,政治体制是一道逾越不过去的铁墙’。”

——摘引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解读材料,请就经济发展与专制主义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民主政治会犯错误,但民主政治也能发现错误,并且以较小成本纠正错误。民主政治其实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政治机制。

上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A曲线代表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B曲线代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中有关美国的史实,任选图中A曲线或者B曲线,依据其演变的趋势,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政治制度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上层建筑。清人恽敬曾经说过:“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制也。”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在其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中也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实践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自己的历史一刀两断,传统是扔不掉的。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 19世纪中期至 20世纪初英、德、美三国资产占世界总资产的比例变化情况(单位:%)。

年份1850187018901913
英国59533214
德国3131621
美国15163547

——摘编自金炷森《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秩序变迁与东亚作用研究——以东亚国家之间相互关系和交为中心》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学者们就历史上是否存在工业革命争论不休,即使承认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大变革的学者,也开展了渐进论和突变论的争论。根据探讨主题的不同,下列几种观点颇具有代表性。第一种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正式的、竞争的、非个人的商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第二种观点,强调工厂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或者说工厂制度的兴起。第三种观点,认为应重点分析当时出现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如国民收入的变化、资本形成率和总投资率的增长、劳动力的增加和构成变化等。第四种观点,认为技术变化是工业革命时期最根本的特征,应重点研究这一时期发明和新技术的传播,甚至可以用“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来形容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变化。

——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西汉、唐、北宋三代南北方户数及其全国占比对照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627018519.8%998578580.6%
396021523.6%512856951.8%
北宋1166271016.9%116269137.1%

——摘编自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人口变化"为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史学界把世界近代化的类型分为两种:“早发内生型”(社会内部自身力量产生近代化)和“后发外生型”(近代化的启动多是源于外部的刺激与挑战)。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化的类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