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14次组卷 | 6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198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2007年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事件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
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19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80年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
1991年苏联解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专制。故秦始皇始一海内,而李斯、蒙恬之属,皆以游士擅政,秦之子弟宗戚,一无预焉。汉初若稍稍欲返古贵族分割宰制之遗意,然卒无奈潮流之趋势何!故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的使用频率


图2: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

——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根据上表总结的《人民日报》中使用词汇频率上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合理解释。(史实正确,论述合理。)
2024-01-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后期是人类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具有实际意义。下表给我们列出了20世纪中后期世界变化的一些关键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布拉格之春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改革开放中间阶层
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阐述。(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述要运用所选的关键词,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一个时代都有社会冲突、经济问题、政治动荡、战争和文化变迁,但20世纪上半叶必定会被列入有史以来最为残酷惨烈和混乱迷惘的时期之一。这些事件给个人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导致无法精确统计的千千万万人的死亡,使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发生了广泛深远的变化。尽管战争距离我们今天越来越遥远了,但“二战以来”的许多事件和变化所引发的历史性后果仍然在继续向前演进着,而且仍然是我们当代世界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充分说明,我们要着重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二)在安全上:要坚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三)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四)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五)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摘编自王立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及新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上半叶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发生的深远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的任一组成维度内容,自拟论题并展开阐述。(8分,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21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文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结合所学知识,紧扣材料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外交思维与逻辑,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所示为某著作中关于“政治文明进程”的目录(部分)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爱国运动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说来,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急剧性变革可以在短时期导致天翻地覆变化,但随后也往往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场或多场纠偏运动。相反,那些貌似缓慢、渐进的变革,短时期显得收效甚微,进展缓慢,但它却往往使人们在不易觉察时发生真正的变革。当人们一旦醒悟,世界已经全然改观,人们不愿意再回到旧秩序,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再回到旧秩序,因为社会基础全变了,人们的意识也变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说,历史上真正的变革,还应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变革,温和、舒适,但不可逆,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之谓也。

——摘编自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等


请围绕材料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以近代中外的史实为例,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多角度阐述问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