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

——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模式,它们具有共同的基础,即工业化。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表示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摘编自高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动了莼鲈之思,家园之念,他着手筹备返国事宜。正在这时,美国冒出了“麦卡锡主义”,核心就是反共,他们认定钱学森早期在加州参加的一个沙龙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人,吊销了他的“国家安全许可证”……钱学森受到关押、软禁、剥夺行动自由五年。195585日,美国移民归化局通知钱学森:你可以离境了。19559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研读材料后,你必然会有一些启发,谈谈这些启发对提高你的学科素养的作用并予以阐述。(要求:作用要具体明确,阐述要史论结合。)
2022-03-01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创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含其中。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摘编自钟声《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国家,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开始,前后历经28年的奋斗,到1949年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起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战争简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席卷半个中国的北伐战争将大革命推向高潮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无视国内和平呼声,悍然发动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了坚决反击,并迅速在大陆取得胜利。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