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0 道试题
1 . 【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2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时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开十(注: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银饼上的“怀集”是地名,唐时属岭南道广州。“怀集”银饼左下面有一圆形补疤,上缴国库前银饼必须验明成色和重量,据考证,该“补疤”是缴税或入库前校订重量后发现不足补加。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资料

材料二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以土地制度为基础,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西汉实行编户制度,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依据,农民从此向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隋朝及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则是封建社会前期税收制度的集成和创新。唐中期以后采用了“两税法”,以财产和土地为征收的准则,统一了税收制度。宋朝时期,王安石构建的“方田均税法”,反映了公平税负的思想。明中期直至清初实行“一条鞭法”,把过去的所有征收项目合并起来征收,化繁为简,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到清雍正年间,实行地丁合一政策。

——金玉佳《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


(1)材料一中的“银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有怎样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意义。
3 . 【服饰的时代变迁】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的平面纸样的发明使服装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纺织业的发达显得手工制作衣服非常麻烦,从19 世纪上半期开始,欧美等国的发明家开始发明相关的机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美国人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发明了锁式缝纫机,并申请了专利,缝纫机被大量生产。缝纫机从数量方面推动了服饰的普及化,化学染料的发现则从色彩入手推进服饰走向世俗化。中产阶级主导的思想观念促使英国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热衷于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精巧与富丽,而是随着工业机械和工业产品的外形和功能开始崇尚率直、简洁、大方和整体感”,英国民众的服饰变得越来越简单。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装的西服三件套越来越多地受到资产阶级企业家和一般市民的欢迎,成为工作与外出的便装。从国家议员到市场推销员的男士,无不例外穿着西服套装,单从外表上来看确实很难分清身份,只不过质量不同。随着二手服饰贸易的繁荣,就连工人阶级也有一套看起来体面的西服。随着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与运动的普及,各个阶层的妇女逐渐适应女裤这一装束……下身体积变小的衬裙避免了走进壁炉时硕大的裙子会不小心碰到火苗而发生意外情况,减少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死亡率。

——摘编自顾萌,宋严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平民化趋势和原因的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变化给英国造成的影响。
2023-08-04更新 | 31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所示为1990~2011年世界不同经济体人均GDP增长率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国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B.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向停滞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D.经济区域的合作进程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君主集权的趋势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世袭制度的崩溃
2023-12-06更新 | 177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   自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相比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回答影响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

7 . 【清末民初的进口与出口】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出口丝绸而闻名于世界,到20世纪初期,中国生丝出口基本上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在另一方面,华丝在与日丝的国际竞争中连连受挫。1908年日丝的出口量已多于中国近3万担,中国原有的世界第一生丝出口大国的地位从此被日本所夺。到1925年日丝出口量已是华丝的2.6倍。民国初年,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生丝虽然仍高据榜首,其地位已然岌岌可危。1928年中国生丝出口43.5万担多,价值在15975万关两;1929年,生丝出口量略有减少,但价值却达到16420万关两。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中国生丝出口严重受挫,至1934年跌入谷底,出口值为2898万关两,仅是1929年的17.6%。1935年后华丝出口值略有回升。

材料二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变化(%)

1894年

1913年

1921年

1929年

1936年

棉制品

32.2

19.3

23.6

14.2

1.9

棉纱

13.1

12.7

7.4

1.6

0.2

杂项纺织品

2.5

2.1

2.1

6.8

3.2

煤油

4.9

4.3

6.3

5.2

4.2

6.0

3.1

4.4

5.4

2.9

面粉

0.7

1.8

0.4

2.6

0.5

棉花

0.3

0.5

3.9

5.7

3.8

5.9

6.2

7.7

8.3

2.1

纸张

1.3

1.7

2.4

4.3

纸烟

0.1

2.2

2.8

2.1

0.1

烟叶

0.6

1.6

5.1

1.7

鸦片

20.6

8.1

0.0

0.0

0.0

木材

0.8

1.1

1.2

1.6

3.2

染料颜料类

1.5

3.1

3.3

2.2

3.3

机器

0.7

1.5

6.3

1.8

6.2

车辆

0.6

2.5

0.9

5.4

电气料及装置

0.5

1.6

1.4

2.0

金属及矿砂

4.6

5.2

6.7

5.4

11.4

2.0

1.7

1.5

1.9

1.1

合计占总进口值

95.9

75.9

85.0

74.6

67.5

——以上材料均摘自凤凰资讯《民初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考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丝绸出口受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末民初中国进口商品的主要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024-01-30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在全球范围内,安格斯·麦迪逊对人均GDP 估量是较权威的具有广泛性和可比性的GDP数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图2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生产率的标准,也是生活水平的指标。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1)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图1中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CDP的总量对比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指出图2所反映的1500~1900年间欧洲和印度人均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05-28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9 .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以女性祖先和自然神祇为重要祭祀对象,而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祭祀对象以华夏圣君和儒家先贤为主。北魏这一变化(       
A.反映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B.说明女性政治地位降低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导致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2023-02-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多年来,新华社致力于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图11935年,十七名勇士在船工的帮助下,强渡大渡             图2   1948年11月,山东南部地区
河,打开了中央红军北进的通道。                                        支前南下的民兵担架队准备出发

图3 1950年,湖南省农民易振家分到了土地                           图4   1951年,重庆市工商业者捐款
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

摘编自《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材料二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


图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                         图6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2008年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

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程表


(1)分别指出材料一的历史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任意选择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取得这些成就的认识。
2023-01-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