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商社会”说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即“物”的角度)观察经济结构的变动;“富民社会”说以阶层构成的变动(即“人”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两者均力求发现历史过程背后隐性的长期演化趋势。

——摘编自柳平生《“农商社会”说与“富民社会”说:解读、比较与启示》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8-30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考历史模拟预测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1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商业的发展尤为显著,出现了许多与前朝相比不同的特点。北宋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商业也取得了一席之地, 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在统治者内部, “重农抑商”这个传统现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在“重商”与“抑商”之间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商业的地位,更多的人为商人说话,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有一个新的变化。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4次组卷 | 6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先后成为世界性的支配力量,扮演了“世界强国”的角色。“世界强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有相连关系,资本主义的阶段变化影响着“强国”的沉浮,反过来,“强国”体现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国之“起”,一国之“落”,一国之“兴”,一国之“衰”,都有各自的时代大背景,体现着某种隐含的“必然性”。国家的兴盛有它的自身因素,它的活力、它的奋进、它的积累、它的信念,都能使一个国家有可能集聚起比同时代其它国家更有利的条件,从而在一个同样的大背景中获取先发之势。而所谓“强国”地位,实际上就是引领潮流的能力。不同时代的资本主义“强国”引领了不同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这些国家自身于是也就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潮流。而一旦这个国家丧失引领潮流的能力,它们也就不再是“世界强国”。

——摘编自钱乘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结合世界史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一个观点或多个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虽小,但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学者从新中国1949-2016年间发行的1720套邮票中,抽取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社会、科技八大类


——杨柳、董天策《“方寸之间”的中国:1949-2016年邮票上的国家形象变迁》


该表能够反映我国发展中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写变化趋势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6-0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模拟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8 . “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成大国,而现成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冷战后美国的东亚战略变化是针对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的,其实质仍在强化和维持美国在区域内的主导地位和战略影响力。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地区中的影响扩大已经出现可能挑战其霸权的趋势,其战略要旨在牵制中国发展和维护美国利益。

——张晟泽《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与中国应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冷战后美国在东亚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现代中美关系为例,就中美应“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一些词语出现的次数变化统计表。

词语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
“左”165111
侵略12132
阶级斗争13441
制度347746647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235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37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416
非公有制经济26
社会保障体系14

——摘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代会政治报告的词语变化来看中共十六大的特点》


提炼材料中的一种变化趋势,并运用中国现代史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可以对整个用词趋势进行分析或者提出新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语言组织合理,无政治性错误)
2019-07-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南郊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0259亿、社保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600亿元,毫无悬念地成为“前三甲”。


材料能够反映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趋势,原因分析须史论结合)
2019-03-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