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制度变革中的制度内容与制度形式的关系状态,即制度内容与制度形式的“变”与“不变”,我们可以把历史上的制度变革模式归纳为三种不同的范式:第一种模式是原来的制度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原有制度行使的职能和程序在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种模式可称之谓“新瓶装旧酒”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原有的制度形式和制度内容被新的制度和形式所取代,可称之为“新瓶装新酒”;第三种模式是传统的制度形式得以保留,但制度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旧瓶装新酒”模式。

——摘编自叶剑锋《制度形式与内容的“变”与“不变”》


根据制度变革中制度内容和制度形式的关系,结合世界史的内容选择一种模式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7-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七高级中学(长安区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5年,袁世凯启用《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珽,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1926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位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位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从上表国歌变迁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1-06-17更新 | 483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摸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从20世纪50年代打破封锁到70年代与主要大国缓和关系再到改革开放后全面融入世界,一个和平崛起的负责任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吸引了四面入方的国家元首和领导人络绎不绝地来访。北京成了国际交往的一个枢纽。中国再一次进入国际大家庭,这次不再是一个虚弱的丰封建车殖民地国家,而是一个地位优越、备受尊敬的大国。”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参照所给示例,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再次进入国际大家庭"并成为“地位优越、备受尊敬的大国”的历程。(要求:除示例外,论述另外两个时段,列举史实,归纳作用,证明观点。)
示例:改革开放后,我国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或地区组织。作为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已成为国际大家庭中备受尊重的大国
2020-1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前期,俄语一枝独秀。中学里学习俄语蔚然成风,东北所有的中学,北京和其他城市的59所中学都教授俄语;社会上也掀起了俄语学习的高潮,不同层次的俄语学习班、培训班、学校等快速发展:到1952年,全国有57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负责培养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1956年,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2/3为英语和其他语言;1962年,周恩来指示要在10——20年内把世界上主要语种都办起来: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硕布,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孙国宽、王琴《从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管窥我国外交政策》


根据材料归纳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5 . 材料:下表分别归纳了部分西欧启蒙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言论。
西欧启蒙思想家言论中国思想家言论
伏尔泰当高卢、日尔曼和英吉利以及整个北欧沉沦于最野蛮的偶像崇拜之中时,庞大的中华帝国政府正培养良俗美德,制定法律,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荀子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孟德斯鸠要让人不能滥用权力,制度安排必须让权力制约权力。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政为民政、政由民出、政以为民。
卢梭最好的而又最自然的秩序,要让最明智的人来治理群众,要能确定他们治理群众真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陈天华欲救中国,惟有兴民权,改民主,而入手之方,则先之以开明专制,以为兴民权、改民主之预备,最初之手段则革命也。
康德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而每个人只有服从自己的立法才是自由的,只有在服从立法的前提下,作为公民才是人人平等的。陈独秀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思想言论之自由,某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

正面背面

(碑文)1521 年4 月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碑文)1521 年4 月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 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 月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现象进行概括,并予以说明。(要求:现象明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始皇采用的“皇帝”称号,仅仅是皇权专制的象征而已。如果要在制度上完全实现皇权专制,还是要假以时日的。在汉朝,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制约关系,曾经让很多治史者为之倾倒。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世家与帝王共治天下,保障皇权专制的制度架构和社会结构还没有完全出现。从汉朝到魏晋,皇权只能算是“相对专制”。在唐朝,尽管皇帝凌驾于政府之上,但唐朝的政事堂制度及门下省的封驳制度,只能说明唐朝皇权是“有限专制”。直到北宋,皇权才高度专制,时人形容当时的专制情况说:“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也。”明代以后则是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权力斗争在朝中围绕“内外朝”之争而展开,在朝外则围绕中央地方关系(内外关系)而展开。当然,并不是说有了郡县制,就马上有中央集权。郡县制仅仅是中央集权的制度化表现,还不足以揭示事实中的中央集权程度。中国的地域间差异太大,出于对皇权的渴慕,至少在宋元之前,做帝王梦的人不在少数,地方分裂力量由来已久,国家需要中央集权为统一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协调地方之间的关系,按照政治的逻辑来调动资源,按照集权的逻辑来配置权力,这说明中央集权与封建制一样,并不完全是个人意志的产物。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任一发展趋势,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发展的规律,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