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相通—相连—相融。
材料一: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中国春秋时期的管仲认为法是统一天下的最高标准,这就决定了君主与群臣、高贵者与卑贱者都必须共同遵守。战国时期的慎到从“人性恶”出发,指出“法”是社会最可信赖的客观标准,因而以法治国必定优于圣贤之治。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认识的共同之处。
(2)阅读材料二图,以工业文明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03-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界首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贡贸易即贡赐贸易,周边各国向中原王朝帝王进贡,中原王朝帝王回赐。这种贡赐关系并不是明朝首创,中国古已有之。明初实行海禁,严禁民间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外贸易基本上限定在“朝贡贸易”的框架之内进行。明成祖即位后,虽然依旧坚持海禁,却公开地欢迎外国朝贡,周围藩属国纷纷赴京朝贡,宗主和藩属关系进入鼎盛时期。但在“怀柔远人”和“薄来厚往”的原则下,朝贡贸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弊病。且不说对其贡物以高于几倍的价值给予,而且朝贡使团时常哄抬货价。有鉴于此,明中后期,明政府开始对朝贡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首先是对入明朝贡的贡期、人数等方面做出规定,如日本,“贡期限十年,人不过百,舟不过三,馀不可许”,对朝贡贸易的限制趋严。

明末,“倭乱”日益严重,民间走私逐渐代替朝贡贸易,市舶司裁二存一,使原本已有所萎缩的朝贡贸易更加衰落。虽然明穆宗时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凭借大量白银的流入而发展起来,整个社会几乎处在奢侈享乐之中。而且在隆庆开禁的影响下,民间出海贸易益多,朝贡贸易遭到严重打击,其衰落加速,面临崩溃。朝贡贸易至此也成为一纸空文,难以为继。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层级是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组织体系的基础。通观中国自秦朝以降的两千多年变化过程,可将地方行政层级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县级政区、统县政区与高层政区(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层级特征
县级政区
(基层政区)
皇帝直接任命的地方官员到这一层为止,(“县官”被基层社会用来作为皇帝或政府的代称)。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幅员、数目与名称方面较其他层级变化起伏最小。
统县政区
(也称郡级政区)
直接管辖县的政区,如秦汉时期的郡,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州,元代的路、府、州,明清时期的府,民国初年的道等。
高层政区不直接辖县的政区,在中国古代史上多作为统县政区的上一级政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为州,在唐宋时期的代表为道、路,在元明清则为省。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06-16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能战胜恐惧》(佚名,1840年)

   漫画中,远处是手拿鞭子的监工,两名男童似乎即将分离去做不同的工作,其中一位面露害怕、痛苦之色,另一位男童在拥抱亲吻和鼓励他,还有一位儿童在纺纱机下爬行,而身边与童工们一起劳动的成年妇女表现得相当冷漠。

——选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

(宪章运动中工人游行请愿的情景)(绘画作品)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后来,协会拟定了呈送议会要求普选的请愿书,并以“人民宪章”名义正式公布,得到全国响应,这是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宪章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0年,数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百万工人先后在请愿书上签名,大大激发了工人的斗争热情。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巨人罗德斯》(爱德华▪桑伯恩,1892年

罗德斯为英国殖民者,画面中,罗德斯被描绘成一个巨人的形象屹立在非洲大陆的版图上,他右肩将枪,双脚立足点分别是埃及的开罗和南非的开普敦,他张开双臂的手中牵着连接开罗和开普敦的电报线。

       ——选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归纳三则材料中历史现象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任一则材料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始于15世纪末,历经4个多世纪,至20世纪初各主要移民接纳国纷纷制订和实施限制移民政策,造成移民人数剧减。大迁徙的兴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若从这些因素与迁徙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可归纳为两类因素:推力因素即移民原居住地,促使或迫使他们移居他地的那些因素;吸力因素即移民移居地,吸引他们前往该地的那些因素。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近代某地区的移民状况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6 . 材料     有正就有反。有光明,就有黑暗。

我们认识事物,认识矛盾,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

一种橘子大但是酸;另一种橘子小但是特别甜。


根据材料归纳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以说明。(要求有观点,有阐述,有总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材料的意思)
7 .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二   



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3-29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本义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无论从世界整体或者个别国家来说,实现这一转变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现代化是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只有通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衡量现代化的标准(实现工业化),对于每个国家来说也应该是共同的。但不能将现代化过程简单地归纳为某种因素或某一个范围。它实际上包括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它的组成部分至少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世俗化、传播媒介的扩大、文化和教育的提高、参政范围的扩大等。由于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国情和条件,通过什么方式走完这个过程,怎样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却是大不一样的。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个什么样,并没有普遍的、统一的或固定的模式。回顾世界近现代史,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个有关现代化的观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2022-04-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原因。三省六部设置有何影响?
2021-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周振鹤把我国两千年来的政区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县级政区(基层政区)、统县政区与高层政区,他按照以上三个层次将历代行政区划归纳成下表:

时期高层行政统县政区县级行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国
隋、唐前期州(郡)
后唐期、五代道(方镇)州、府
宋、金州、府、军、监
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
民国初年县、设治局

——据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