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其变化发展的历程折射了不同时代的特质。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就宋代儒学而言,它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就外而言,是要排斥佛道二教,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承接先秦儒家的传统,站在理论的高度论证儒家仁义礼乐存在的合理性,建立起一个新的儒家哲学形态,使儒家思想重新成为人们的精神归宿,进而能重新全面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内而言,是要抛弃汉唐传统儒家粗疏的“天人感应”的理论形态,从儒家原典中发掘新的思想材料,并以之为出发点,对佛道学说中有用的思想资料进行整合,把儒家经学从原来的训诂之学引向义理之学,进而建立起以伦理道德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儒家哲学。

——摘编自徐洪兴《论二程思想之异同》

材料三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10-30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浙里明史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联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中国历代的政治家在国家治理中留下了诸多的经验,成为现代中国完善国家治理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各国先后实行变法,都是为了维护当时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所推行的改革政策都是为了奖励和帮助小农发展生产,从而富国强兵以便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秦国的商鞅变法也是如此。战国时代的小农经济是得到较大的发展的,由于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由于自耕小农的生产积极性使好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

——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以原秦国文字为标准,统一各民族各区域的形体不一的文字。参与当时文字整理工作的有时任丞相的李斯、太史令胡毋敬等。他们“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颁布了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但是,这些简体字推行之后,还是不适用。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新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证明秦朝的官方文件已经使用隶书书写。

——冯哲俊《西北丝绸之路上的汉字流传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促进小农经济繁荣的主要举措,列举促进秦国小农经济繁荣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水利工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标准文字”所属的书体,概括秦朝书体变化反映的汉字演变趋势,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实业计划》的侧重点及其体现的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分析《实业计划》写作的国内背景。②简述“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农村和城市的具体体现,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方面所做的重要讲话。
2020-10-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9月选考科目联考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以来粮食亩产和总人口估算
   

注:古代缺少全国性的统计,根据张善余、吴慧等学者的研究数据整理估测,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上反映出粮食和人口的增长趋势。

——崔凯《谷物的故事》


阅读材料,围绕秦汉以来“粮食与人口”的关系,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0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古代的政治讲汉、魏晋、唐、宋、明、清,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朝代,大体上便可代表中国历史之全进程。首先讲政府职权的分配,我们可借此认识中国传统政治之大趋势,及其内在之根本意向。第二个范围讲考试和选举,让我们先知道中国历来政治上规定着哪种人才可参加政府。 中国历史上考试与选举两项制度,其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最根本问题之所在。第三个范围则讲政府的赋税制度,这是政府关于财政经济如何处理的制度。


参考材料,自选材料中所列的朝代(或时期),以钱穆先生“第二个范围”所涉内容为视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字数:350字左右。)
5 . 战争、冷战等破坏世界和平,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引起战争动能的势能是一战前欧洲均势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国际关系的全面紧张。均势的改变是国家间实力消长的结果。在欧洲六个大国(英、法、俄、德、奥、意)中,英德之间的矛盾至为关键。……各种最新式的现代化武器被陆续投入战场,战争之惨烈规模空前,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之大更是前所未有。交战各国为赢得胜利,纷纷通过国家力量动员一切经济、金融以及文化等资源,进行总体战。

——摘编自岳健勇《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

材料二   1945年战争结束到1947年冷战爆发,从我们的描述和史实的发展来看,主动的是美国,被动的是苏联。事实上,不论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苏联是较弱的,它不愿意跟美国发生对抗,也没这个必要、没这个能力去和美国对抗。而冷战的发生,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美苏双方战略互疑,频繁的误判和误解。美苏都朝坏的方向,朝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方向去解读对方的行为,结果就是看不清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表面现象,辨不清对方的目的。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转折——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整理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阅读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写一则历史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后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录

第一章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章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第四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五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实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八章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九章走向大战

第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以来西欧的发展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03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强。如何理性看待这一现象,更好促进全球化发展,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材料二   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2000年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IMF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而且反全球化者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材料三   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源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受益较大。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主要表现在英国“脱欧”、美国政府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材料四   对所有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而有之。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所提到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逆全球化”趋势至少让人们对今天的制度和政策进行反省,去努力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探索新的、更好的发展模式。

——2017年4月《光明日报》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逆全球化”现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5世纪到19世纪以欧洲为主导的推动全球化的主要事件。
(2)全球化曾经被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是潘多拉的盒子。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关系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材料,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可以就重阳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或者概括其中两个时期有关重阳节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84年阿诺德·汤因比《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学者对工业革命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两个学派:

悲观派

悲观派的童年时代就生活在工业革命的大潮中,代表人物碧翠丝·韦伯认为,“工业革命时期给人以巨大的、残酷的和倒退的体验,人们为此而生活窘迫,流离失所,身心憔悴,幸福不再。工业革命……被证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

乐观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工业革命史学者,感受着战后西方经济的腾飞与福利,得出了“工业革命是现代经济腾飞的起点”这样乐观的结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起飞,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式变化”。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关联信息,任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并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