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

时间史事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80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7世纪初英国殖民北美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
17501850美洲人口增长6
1800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
18501859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900年左右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编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其中的前三个突出性,是就中华文明的自身发展而言;后两个突出性,是就中华文明对世界发展的贡献而言。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及其深远影响,正全面贯穿了这五个突出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家国观”“中国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天下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

——摘编自江林昌《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特性”提炼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可以就中华文明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阐释,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文明冲突、战争威胁等诸多难题。习近平怀着高远的全球视野和深刻的人类情怀,立足于5000年中华优秀文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指出中华文化对新时代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应以中华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中华文化的“公正”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中华文化的“包容”价值观引领世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在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重新焕发光彩,为世界的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粟莉《习近平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文化”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21年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时期

人物(群)类

地域类

事件(物)类

现象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抗联精神、张思德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建党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特区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丝路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三牛”精神
从材料中任两个时期或两个类别各选一种精神,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符合选取要求的精神,论题正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6 . “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情况描述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民族”大熔炉据说,1500422日葡萄牙殖民者卡布拉尔一行登上里约热内卢,考察了9天,留下2名死囚便离开,这两名死囚与当地印第安人结合,形成了最早的混血种人。至今,据巴西官方调查显示,国内人种占比情况大致为白人47.3%、混血43.1%、黑人7.6%、亚洲人2.1%,剩下的是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
海地的圣多明各—被灭绝的原住民在圣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前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福州—甘薯养活了更多中国人口1593年,闽商陈振龙将已经从美洲传到吕宋岛的甘薯带回福州引种,被称赞为“嘉植传南亩,垂闽第一功”。甘薯的单产特别高,适应性很强,又“不与五谷争地”,于是得到迅速传播。1765年朝鲜从中国引进甘薯时即有诗云:“万历番茹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比甘薯晚些时候,马铃薯也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登陆中国。此时的甘薯在新的外来户面前俨然已成本土之物。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体现的“哥伦布交换”进行合理的解读。
2024-0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白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皖报》以“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创办宗旨,大体上以发表政论、普及新学和传播新闻为主。

辛亥革命前夕,《安徽俗话报》发表了陈独秀的《亡国篇》《说国家》,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原来是一国人所公有的国,并不是皇帝一人所私有的国”。《安徽白话报》在《演说》栏目中讽刺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辫子为“猪尾巴”,并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列强侵夺中国主权的行径。

辛亥革命后,《安徽公报》主要刊载法令、法律等官方文件,如《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同年出版的《均报》还树立了革命旗帜。

此后,随着袁世凯实行舆论控制,这些带有革命色彩的进步报刊纷纷停办。但是,报刊浸润宣传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终汇成推翻洪宪帝制的革命浪潮。

——摘编自王玉洁《辛亥革命前后安徽政论报刊舆论宣传转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胜利期间安徽政论报刊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妥协是处于冲突中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互相作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在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

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经济发达并拥有先进的印刷技术,朝廷大力扶持书院,佛道二教为书院的选址以及讲说形式提供了经验,这些有利条件促使书院在宋代进入“黄金期”。宋代书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幽美的学习环境。四大书院教育成绩突出,为宋代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也为官学科举教育的弊端起到修正作用。除书院外,宋代在多个领域被人们视为“黄金期”,如哲理性诗词创作的黄金期、民间制瓷业发展的黄金期等,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们探究宋代历史的不同侧面。

——摘编自刘明明《宋代四大书院教育研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任意一个“黄金期”,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提出的“黄金期”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黄金期”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2-19更新 | 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简单说来,以文明叙事凸显中国近代史演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德性品质;以富强叙事彰显中国近代史上大多数集团、群体、力量参与历史活动时的普遍心理共性与共同诉求;以阶级叙事呈现中国近代史上所面临的基本困境,以及真正能解决这些困境的历史力量与历史过程,并从中总结值得后人珍视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