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三   汉唐帝国是转瞬即逝的,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之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此后“大中国”变成了常态。

——摘编自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角度多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粮食作为国计民生的最基本物资,在唐朝的盛衰荣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建立之初。民生凋零、土地荒芜。为此,唐朝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各级官吏都可能因户口脱漏而被追责。地方官辖区内婚姻及户口增多者,予以嘉奖晋升,反之予以惩戒。《唐律》特别规定:“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一分笞三十……”。政府还不断缩短成丁为国家服役的年限。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政府较好地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结果“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关中地区久有“天府之国”的称号,但随着社会发展。“关中之地不能充分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需通过隋唐运河调运各地粮食入关中。安史之乱后,从关中至整个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同时为征讨藩镇,唐朝军队扩张到了“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的地步。这又导致了大量人民逃亡、匿户的频繁发生,朝廷只得将供应军粮的任务转向地方。“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黄巢起义平定后,朝廷与淮南节度使闹翻。东南地区基本处于独立状态,唐朝廷就只能靠着关中的赋税苟延残喘。907年,唐亡。       

——摘编自《唐朝粮食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唐天宝八年(749年)各道仓粮数(单位:万石)示意图

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亡于粮食危机”,根据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都认为关于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存在开端和分期的。如学者李大龙在《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中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现代疆域巩固时期,中国和多数邻国的陆路边界已经划定,统一是大势所趋。

选择中国历史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疆域形成发展的特征。(要求:选择的时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地带”

1870年以后的40年里,并非仅仅是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个中心存在于欧洲的某一区域。因为当时的确有两个欧洲:一个内部地带和一个外部地带。内部地带包括大不列颠、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北部以及奥地利帝国西部某些地区。欧洲海外移民区的某些区域,特别是内战之后的美国,也属于这一地带。

外部地带包括大半个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还有位于当时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等国本土东面的整个东欧。许多欧洲人海外移民区,比如说拉丁美洲和美国农耕地区,也可认为在当时是属于外部地带。

欧洲人世界之外还分布着一个第三地带,即广袤无际的亚洲和非洲大陆。除了正在现代化的日本以外,从欧洲的标准或文化假设来看,它们全都是“落后的”;并且注定要在1870年以后那半个世纪之内严重依附于欧洲或被欧洲殖民化。187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大都可以写成为这三个地带之间关系的经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可以是整体观点,也可以是局部观点;立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金南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自古一统之世,车必同轨,书必同文,行必同伦。今则器用各有宜,不必同轨也;文字各有制,不必同文也;国土各有俗,不必同伦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行不同伦,而一统之大,未有如今日。

——《全元文》第14册《卷477·吴澄五》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贯通,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都城集政治、文化礼仪、军事指挥与经济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其地位可谓“国之大者”。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都城。

王朝都城所在区域王朝都城所在区域
夏朝阳城河南登封隋唐长安陕西西安
商朝亳—殷河南郑州—河南安阳北宋东京河南开封
西周镐京陕西西安西夏兴庆宁夏银川
东周洛邑河南洛阳金朝会宁—燕京黑龙江阿城—北京
秦朝咸阳陕西咸阳元朝大都北京
西汉长安陕西西安明朝南京—北京江苏南京—北京
东汉洛阳河南洛阳清朝北京北京
吴国、东晋南朝建康江苏南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都城”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实用性强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具有“经世致用”的实践性或实用性,是以兼顾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特征的

交融性特征明显

中国古代科技的交融性,是指科技、理工、文理的交融,中国古代的格致学、博物学、物理学、天文历法算术,都是综合性的科学

具有开放性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开放性,表现在中外科技和科学文化的交流上

多元化发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工程、医药、冶金等。这些领域都得到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发展

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气候、物候、地理等资料,对于5000年气候史重建、500年旱涝史重建及其隐含周期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渝生《解码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优秀“基因”》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军国民体育

材料一   军国民体育最初被用于新军的训练,后来在新式学堂和社会推广开来。对坐生进行兵操训练。1904年,《萃断报》提出:“军国民者,以国民而景为军人,有尚武之精神。而有国家之思想者也……掷头颅,流鲜血,以扬祖国之光也。”军国民体育“即通过体育训练国民身体,使之具备尚武精神和军事素养,以求全民皆兵救亡图存。”1905年以后随着军因民体育的渐渐发展。形式多样的学堂之间的会操活动相继在一些新式学堂中开展。庄校际运动会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省市州县开始举办地区性运动会。在体育赛事日益盛行的同时,各地一些商人体育组织相继建立。这些体育组织深受军国民体育思湖的影响,大都以尚武强种为宗旨,以振起国民商武之精神

——摘编自黄炎《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思湖之研究】

材料二   民国初年学校教育继续沿袭了军国民体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军国民主义等同于体育,例如学校“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各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藤元培倡导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以便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摘编自意品《蔡元墙的体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结合时代背量,对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进行阐释。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摘编自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