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梁启超1902年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已过去120多年。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政治面貌的人们所广泛认同。中华民族”概念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现代中国的诞生与发展中、在中国面对世界并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过程中,中国人产生了自我凝聚和整合为一个整体的客观要求。事实十分显著,“中华民族”是中国在面对世界时产生的一个概念,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的一个自我称谓,也包含着中国各民族在世界文化坐标中的定位。

——摘编自石硕《从“世界之中国”认识“中华民族”概念》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4-03-2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法律的关系,《史记·陈涉世家》是这样记载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戍卒)。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据此,一些史学家推断,“失期当斩”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1975年出土的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睡虎地秦简·徭律》,对“失期”有如下条文:“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貲(罚)一盾;遏旬,貲(罚)一甲。”据此有人认为,作为文物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无论在时间亦或是可靠程度上,都比《史记》要权威得多,由此一些人认为《史记》的记载是错误的。

注:①戍卒不仅需从事必要的劳役而且还要负责作战,其中作战是他们的主要职能。

②徭役一般是指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单纯从事普通劳役的人员,如筑长城、修建宫室等等。

③从秦朝开始,历代的法律都称为“律”,比如《汉律》《唐律》《大明律》,几乎没有称“法”的。


你是否认同用《睡虎地秦简·徭律》来否认《史记》?请阐明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变化,宋代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开始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原因。放眼未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政治文明,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所以,11世纪至12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刻。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