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会“热词”反映时代大势,也折射社情民意。下表是近五年两会高频“热词”的汇总

时间热词
2018反腐败斗争 社会保障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
2019经济体制   依法治国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
2020经济运行   全面小康   公共卫生   农业   对外关系
2021远景目标   民生刚需   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   科技创新
2022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社会保障 社会治理   国家安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粱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阅读材料,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3-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中美两国都作出了选择:

美国的选择(部分)

中国的选择(部分)

1999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先后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2017年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2017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2017年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年美国退出联合国《全球移民协议》;
2018年美国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核可的《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协议》;
2018年美国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关于强制解决争端之任择议定书》;
2018年美国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2019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2020年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1997年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建立;
2000年建立中非合作论坛;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建立;
2003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中国强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立;
2016年主办G20杭州峰会;
2017年主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8年主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9年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20年发起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
用据材料整体或局部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纂并实施的民事类部分法律文件


◆1980年,修订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老年人权益、夫妻约定财产制等新规定。
◆1981年,《经济合同法》的实施确立了中国的经济合同体制。
◆1985年,《涉外经济合同法》突出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986年,《民法通则》获得通过,它规定了各个民事领域的一般规则,可谓“微缩版”民法典。
◆1999年10月,正值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不断推进之时,《合同法》应运而生。节约交易成本,对产权的清晰界定,是《合同法》立法的基础。
◆2007年3月,《物权法》的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向诞生迈出关键一步,包含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附则等内容。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的出台标志着《民法典》编纂的“两步走”方案(先定总则、再编纂各分编)已完成了“第一步”。
◆2019年12月20日,《民法典(草案)》公布,共有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加上附则共1260条。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整理自刘淑波、周秀娟《改革开放
40年我国民法的发展与展望》


阅读材料,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陆上交通工具发展情况表

古代先秦,轿子产生;
秦汉,车马为陆行主要工具;
唐宋,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大盛,制车技术重点由乘车转向货车;
明清,轿子成为普遍的代步工具,出现帆车、铁甲车。
近代鸦片战争前后,盛行独轮车和轿子;
1901年左右,汽车由外国侨民引进到上海;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
1920年左右,自行车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现在街头;
1928年张学良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上海后,脚踏三轮车兴起。
现代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
2019年,世界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通车;
截至2021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其中汽车2.9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06%。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支撑,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论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商品、服务、资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更具有整体性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然而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当日,墨西哥就爆发了历时十多年的底层抗争运动,“打响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第一枪”。随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2019年美国边境修墙、控制移民,2020年英国成功脱欧,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全球化进入了倒车模式”。但也要清楚知道,反全球化并非全球化的对立面,而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反全球化”势力并非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部分。正如学者庞中英所言,“反全球化是让全球化的脚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自由的方向。”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疫情警报拉响,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如其来。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从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封城之后,钟南山接受采访,忽然就哽咽了,眼中含泪:“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到2020年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封”。这个曾因疫情重灾区而举世瞩目的城市终于打开城门,这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战疫轨迹,标志着中国战疫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阅读上面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述为什么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要求:必须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至少回答三个以上史实。)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自拟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3-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三个中国”说,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材料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此实汉族自经营其内部之事。当时所交涉者。惟苗种诸族类而已。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而其内外之变动。实皆为二千年所未有。

——摘编自1901年梁启超《中国史叙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从“三个中国”说中任选一个阶段,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5更新 | 296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2021年3月16日,第6期《求是》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某一角度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2-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