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上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是什么?(内容)充分提取信息:为什么?(背景)解释和分析原因:怎么样?(影响)分析和归纳影响。】
2022-02-26更新 | 44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502次组卷 | 62卷引用: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单元测试题
3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22次组卷 | 24卷引用:课时46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选必3-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法国移民历史进程

阶段时间来源地备注
第一次浪潮20世纪初到1945中东欧国家一战结束后,法国的社会经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引进外国劳工成为发展的必然,外国劳工的涌入备受欢迎
第二次浪潮1945年到1973中南欧与非洲二战后,法国亟待重建,但中南欧国家提供的劳工依然不能满足需求。原法国殖民地相继独立,法国与它们签署了引进劳工的合同。1945年法国政府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移民法案,成立了“国家移民局”专门负责外国劳工的招聘和协调事宜
第三次
浪潮
1974
至今
东欧、北非、亚洲的难民和非法移民“石油危机”加剧了社会经济的衰落,法国失业人数的急剧攀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停止外国移民”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各种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推波助澜,法国在此后日益紧缩移民政策

——摘编自宋全成《从民族国家到现代移民国家:论法国的移民历史进程》


据材料,解读20世纪法国移民历史进程。
2024-02-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三第三单元单元达标检测
5 . 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卫生领域的体现,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我国当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活动(部分)

时间共青团活动
1952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同时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动了以反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制定了以“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
1955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指示,各地委员会“应配合工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建设,在农村应与春耕施肥、防止畜病等相结合,以改进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966-1976年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理饮水、管理粪便和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
1981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起“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并明确爱国卫生运动要以搞好城乡清洁为主要任务。
1989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提高人民健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动。此后,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城市符号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落脚点。

——摘编自王鑫《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沿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使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二单元综合卷-【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人民币图案发行时期、图案背景、特征对比表(部分版本)。

发行时期图案背景
新中国解放初期1元;工人和农民;50元;水车、工人和农民、压路机;l000元;耕地、 秋收,拖拉机、推车、牧马
六十年代初期1元正面:拖拉机生产,背面;放牧:5元正面;炼钢工人生产,背面:露 天机械采矿;10元正面;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背面:人民大会堂
改革开放后1元正面;侗族和瑶族人物头像,反面:长城;2元正面:维吾尔族和彝 族人物头像,反面:南海;5元正面:藏族和回族人物头像,反面:长江; 50元:第一次将工、农、知识分子三者头像并列作为主图案;100元;正反面分别用了“四伟人”头像和井冈山主峰图案的图景

——摘编自《从发行的五套人民币图案背景见证新中国之变化》


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图案背景的演变,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运用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6-02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8 . 下表序号A、B、C所示是新中国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中的三个版本(1948版、1962版、1987版)相关信息对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币图案背景、币种及防伪技术对比表(部分版本)

序号图案背景币种防伪技术
A1元券“工人和农民”;10元券“灌田”“锯木”“工人农民”;1千元券“耕地”“秋收”“拖拉机”“推车”“牧马”;1万元券“双马耕地”“牧马”“驼队运输”;5万元券“收割机”“炼铁生产”12种面额62种版别
B100元券的正反面分别用了“四伟人”头像和井冈山主峰图案;50元券的正面图景,第一次将工、农、知识分子三者头像并列作为主图案;其他券面正面主图景全部使用了少数民族人物头像;主币的反面分别用了“长城、南海、长江、喜马拉雅山”等图景,辅币反面则分别选用各民族特色纹饰衬托国徽的图景。主币6种、辅币3除了采用水印防伪技术外,还广泛采用了磁性油墨等先进技术。50元、100元券还采用了金属安全线技术,增强了防伪性能
C1元券的“女拖拉机手”;背面为“放牧”;2元券的“车床工人生产”;背面为“大型油田”;10元券的“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背面是“人民大会堂”;(俗称“大团结”);1角券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背面为国徽、菊花;2角券的“武汉长江大桥”;背面为国徽、牡丹花面额为7每种券面除有基本色外,还运用多色彩印技术。在手工雕刻的主景下,面额文字的衬底花纹采用机器雕刻,并运用多色接线技术,提高了票券的防伪性能

—据《从发行的五套人民币图案背景看新中国之变化》整理


分别提取表中A、B、C所示的人民币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人民币版本年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前期的历史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很多的说法。有学者把辛亥革命时期历史的主题确立为“辛亥革命——王朝梦的终结”,在此主题下,从近代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入手,步步推进,还原历史真实(见下表),既给人以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又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今天的中国梦。

项目时间重大事件
背景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4—1898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维新变法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1911年新政和预备立宪
1905年同盟会成立
1911年5月四川保路运动
高潮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1911年11月全国十几个省独立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清帝退位
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摘编自谭方亮《历史主题教学的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主题,提炼观点,并从上表中至少选取三条历史信息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10-06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与其他民族国家区别开来的最基本特征。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明在文化上的相互借鉴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景象,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杂交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基本内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尽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过“强势”文化试图以自己为标准改造“弱势”文化的挑战,但任何将自己的文化定于一尊的做法都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相悖,必将受到抵制。此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具有更多的共同价值观,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特性的消失。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与挑战。

——摘编自王晓德《试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周文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意义及困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就材料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