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起,西方文化大建入侵亚洲和拉丁美洲。西方文化在这些土地上开始占据重要、甚至主流地位。但是,亚洲和拉美的民族文化并未因遭遇殖民而消散,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亚洲的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却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譬如新加坡社会融合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的新文化。在拉丁美洲,几百年间,原生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巨翅老》就展示了这种欧洲殖民文化与拉美文化尴尬的“混杂状态”,但这种融合最终形成了追求相互沟通与理解、多元共存、博采众长的新拉美文化。

——摘编自范景兰、 侯宣辰《后殖民批评视域下<巨翅老>的文化意蕴解读》等

近代以来,亚洲和拉丁美洲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外来文化和不同区域的本土文化长期并存、结合、发展。请根据材料,结合近现代亚洲及拉丁美洲某一国家或地区 文化发展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实验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计数的变化”,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作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

——摘编自张恒涛《中国“四大发明”是外国人“总结”的》

围绕材料,结合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3-09-06更新 | 69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
3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45次组卷 | 24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25更新 | 187次组卷 | 37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

时间法律
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
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1959—1978年除1975年、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基本没有立法活动
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
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
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
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

——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引用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11-19更新 | 192次组卷 | 26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北宋时期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并且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庆历和议”,内容包括:与辽维持已有边界,与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钱物,称为“岁币”、“岁赐”。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要求:观点明晰;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的多数时间中,人们踊跃地尝试物种交流。但现在,生物入侵损害了农作物或者造成了本土物种的边缘化甚至灭绝。对这一现象的恐惧促使人们限制有关物种交流的尝试,一种生物保护主义便由此成长起来。因为我们经常不能确定一个物种是否是本土物舜中,所以生物保护主义的知识基础是令人怀疑的。而且,这种生物民族主义偶尔也伴随有盲目爱国主义的弦外之音。尽管如此,物种交流仍然进行着,并且伴随着近来长途贸易和长途旅行的浪潮,这种物种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进行得都快。同时,与过去几千年相比,今天的物种交流最隐秘,也最具偶然性。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夏天《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物种交流”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该图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图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9 .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缩影,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代表家族家训
中国古代
士大夫
范仲淹(宋)孝道当竭力;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共同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

——摘编范仲淹《戒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义庄规矩》

中国近代有志之士左宗棠(清)天地民物,莫非己任。挺身任事,不敢推诿……丈夫事业,非刚莫济。任人所不能任,为人所不能为,忍人所不能忍。
做官不要钱,乃本分事;一芥不取,一尘不染;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孙贵颂《左宗棠家训:读书、明理、谦逊》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四不准”:1、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2、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3、不准向人家要东西;4、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

——徐峰《品品老一辈的红色家训》

陈云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

——徐峰《品品老一辈的红色家训》

材料展示了以家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围绕材料任意选取角度,结合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成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征服,也时有发生。农耕世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以上国或优秀民族自居,蔑视周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称之为“蛮”“夷”戎”“狄”或“蛮族”“野蛮人”。一些农耕文明大国一旦富强,每以绥靖边疆为由,以武力掠取、征服游牧民族的土地,或置“藩属”,或抚其民为“同盟者”,征收贡赋,实行长期统治。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也常伺机入侵,这在东西方历史上都不乏其例。而这类或大或小的武装冲突往往在两个世界各民族之间引发广泛的、经久不断的战争。人员往来愈益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传播也愈益增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