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革放来改开以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7-04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敏认为在探讨辛亥革命对后续历史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影响时,一是要放宽历史的视野,以百年为界标,作大视距、长时段的纵向考察,探寻百年来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其规律;二是要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复杂性,找到历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关键问题与关键论域,从而呈现历史重大事件之间的真实关联,即历史的因果之链。马敏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视角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一、辛亥启蒙与“五四”启蒙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承上启下作用。三、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传承。


从上述三个视角中选取一个视角阐述辛亥革命对后续历史进程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确凿的史料证明,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主张创新、与时俱进这一光辉思想。它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兴旺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时期,还是处于历史低潮、教亡图存的时期,中华民族都能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传统。这种传统如黄河长江,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生命基因,一种促进我们民族求存求强的内在力量。当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产生和存在过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主张守旧、反对革新的消极思想,诸如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凡事“法先王”、“恪守祖训”,直到当代还有“两个凡是”的主张,等等。这些消极的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但它们毕竟不是主流,即便得势也只能是一时,并终将被主张创新、与时俱进的洪流所荡涤。

——摘编自张首映(主张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某一方面的与时俱进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共13条。

1)限制和约束国王的权力,第1246

2)保证议会的权力。单独保证议会的权力,如第8913条;在限制王权的时候,也保障了议会的权力,如第1246条,第12条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司法权,第4条保证了议会的财政权,第6条保证了议会的军事权。

3)保障公民的权利,如第357条。

4)规范司法活动和权限,如第101112条。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选取与《权利法案》有关的因素,拟定一个题目,并加以论述。
2021-06-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史的进程往往突破王朝界域,有着自身的发展序列,故中国文化史分期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冲决王朝藩篱,按文化自身演变的阶段性作出分期。同时,中国文化的进程,日益广泛、渐趋深刻地与外城文化发生互动。根据以上判断,可将中国文化史做如下分期:

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经典之经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

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第六,东西方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今。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近代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06-09更新 | 8106次组卷 | 86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