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为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上限的不同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1640年”说确定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以在世界历史上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在一个欧洲大国中的胜利,对世界历史进程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二1500年”说世界史应该以导致世界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的时间或运动作为分期的标志,而不应以政治事件或政治革命作为这个标志。
观点三19世纪”说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平衡的;欧洲领先进入│近代,并不等于世界同时进入近代;欧洲近代上限与世界近代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

——摘编自赵文亮《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你赞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界定世界近代史的上限,请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65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数不清的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力拼搏、不怕牺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中国近代史或中国现代史的史实围绕“爱国主义与民族国家”自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中任选其一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12-16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步形成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两种运输方式。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唐代,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玄奘从印度带回很多佛教经典,并编写《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沿途地理风情。波斯文化影响中原文化,西雨绘画技术传入。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特别是广州、明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利玛窦等人将《本草纲目》翻译并介绍到欧洲,西方的基督教、天文和历法也逐渐传入中国。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9次组卷 | 6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06-09更新 | 8106次组卷 | 86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