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志》是第一个采用四部分类法的史志目录,并附有佛道两类,实际上是一种六分法,由于它官修正一史的特殊地位,代表着正统而权威的官方学术思想。经、史、子、集四大学科门类从此开始按照其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中国社会与文化思潮。其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一)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小学。

(二)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三)子部: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四)集部:楚辞、别集、总集。

附:道经:经戒、饵服、房中、符录。佛经: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

——摘编自魏征《隋书》


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评价者主要观点材料来源
清朝人检索《四库全书》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如《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出现73次、《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出现52次、《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出现39次、《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出现62次15。而其语意也十分雷同,无非“恭逢盛世”、“盛世丰年”、“太平盛世”等熟烂套语。三朝君臣对于“盛世”一语之偏爱,由此可见一斑。可以说,从康熙晚年开始,以“盛世”谀颂本朝已经成为风气。李华川:《“康乾盛世”说渊源考》
戴逸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康雍乾盛世虽然成就卓著,但是其中也潜伏着对中国发展很不利的因素。盛世的阴影很多: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禁锢思想,轻视科学。刘向荣:《清史专家戴逸评价康乾盛世》
易中天所谓“康雍乾盛世”,不过是帝国制度彻底毁灭前的回光返照,论气度,论胸襟,论精神,均不能与“汉唐气象”相提并论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康乾盛世的评价,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2-09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稳派教育2021届高三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五位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点赞之余直抒惋叹。此外,历代文人墨客也对他们的文治武功给予了较高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汉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民,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材料四   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底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

——王夫之《船山全书》

材料五   帝(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绩甚重,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宋濂等《元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贡献的角度,选出两位你认为功绩最大的帝王,并分别说明理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采取的重大措施

统一六国(前221年)

称皇帝(前221年)

建郡县(前221年)

统一度量衡(前221年)

统一文字(约前221年)

徙天下豪富12万于咸阳(前221年)

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前220年始)

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前220年—前210年)

征岭南并修灵渠(约前219年—前214年)

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提防(前215年)

北击匈奴(前215年—前213年)

修长城(约前213年)

焚《诗》《书》、百家语(前213年)

坑方士、术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前212年)

修秦直道(前212年)

统一货币(前210年)

——摘自苏力《大国宪制》


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6 . 传统治国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构成内容,凝聚着五千年来中国政治家治国理政、平治天下的经验智慧,是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重大措施(部分)

时间措施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自称皇帝
建立郡县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
徙天下豪富12万户于咸阳
公元前220年始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
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10年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
约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4年征岭南并修灵渠
公元前215年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提防
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3年北击匈奴
约公元前213年修筑长城
公元前213年焚烧《诗》《书》、百家语
公元前212年坑方士、术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修秦直道
公元前210年统一货币

——据苏力《大国宪制》


依据材料,就其中体现出的任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多元论证,论证充分)
2020-10-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沙龙”本为法语“Salon”的译音,它原意是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豪华的会客厅。18世纪巴黎的名人经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沙龙由此成为思想活动的中心场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评论家、政治家、诗入、小说家、戏剧家、音乐家、画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通常都是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他们谈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材料二   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18世纪法国沙龙聚会时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或经济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据材料二,指出他们的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2020-09-06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主要事迹
秦始皇
(前259—前210年)
历史地位: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被明代思想家李贽称为“千古一帝”。
主要功绩: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北魏孝文帝
467年—499年)
历史地位:
主要功绩:
唐玄宗
685年—762年)
历史地位:
主要功绩:

(1)阅读材料一,模仿示例,把“主要事迹”补充完整。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两则史事,说明它们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唐到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唐是中世的结束,而宋是近世的开始,从政治上看,是贵族政治的撒和君主独裁政治的出现,在唐朝,三省的高官都是贵族,君主不能随意动摇其权力;虽有新的选官制度,但仍以贵族为主。到了宋朝,贵族衰微,做官不再靠家族特权,而是考试成绩和君主任命,故君权无限地发达起来,经济上亦有显著变化:唐代货币流通量较少,还有用棉、绢作为货币;大量货币流通始于宋代,并以铜钱取代棉、绢,最繁荣时甚至有纸币。学术文艺也有明显转变,唐代儒学还高度重视古代传下的学说;宋代则强调创新,有了新的发展,诗的表达形式变得更加灵活,文章写作不再以典故、古语为主,变为用俗语自由表达,贵族性文学朝着世俗性文学发展。在绘画和音乐上,也从遵循上层审美品位转变为迎合平民的趣味。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况的唐宋时代》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说明你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写出观点明确态度,史论结合。)
2021-02-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拼音字母的诞生经历了迂曲反复的艰苦历程。

1625年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自称沿了利玛窦骈音体制,写成一部《西儒耳目资》。

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也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该方案用5个元音字母、20个辅音字母和5个表声调的符号,可以拼讲出当时中国“官话”的全部音节。

自民国起,汉字改革遂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在提出必须废除书写复杂的汉字的学者中,刘半农、鲁迅等尤甚。191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37个民族字母形式的注音字母方案。

1929年2月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等人本着“必须创造一种通俗而接近大众的、适应现代科学要求的、国际化的拼音文字”的宗旨,在苏联汉学家协助下拟订了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

1930年赵元任发表了一篇《石室诗士食狮史》,全文计94字,后扩充为103字,连同题目7字,共110字,假如全文实现了拼音化,那么就是这样的:“ShíshìshshìShshì,shìsh,shìshíshísh。Shshìshíshíshìshìshìsh……”。他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季姬击鸡记》,在提请关注汉字拼音化要面临的问题时,与《石室诗士食狮史》异曲同工。

1952年起,新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法定的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在1958年大规模实施。20世纪80年代汉语信息化工程进入日程,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仍然是国家的法定文字”。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中国局面可称为“万码奔腾”。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汉字改革演变的进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6-22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