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毛泽东创作的两首词。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西江月·秋收起义               西江月·井冈山       
军叫工农革命,               山下旌旗在望,       
旗号镰刀斧头。               山头鼓角相闻。       
匡庐一带不停留,               敌军围困万千重。       
要向潇湘直进。               我自岿然不动。       
地主重重压迫,               早已森严壁垒,       
农民个个同仇。               更加众志成城。       
秋收时节暮云愁,               黄洋界上炮声隆,       
霹雳一声暴动。               报道敌军宵遁。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2022-01-12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元代,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全国被划分为岭北、辽阳、河南江北。甘肃、云南、湖广等十多个行省。行省的主要官员如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一般由中央任命。由此可知,元代这一做法
A.增强了地方自主性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疆域版图D.创新了政治制度
3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2020-12-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向西方学习思潮的产生与辛亥革命有关
B.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
C.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科学技术
D.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兴起洋务运动
2018-03-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5 .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认识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B.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C.优胜劣汰思想激励了被压迫民族的改革与斗争
D.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2018-03-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6 . 有人说“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选项中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B.“因行称义”
C.行圣礼、做“善功”方可得救D.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2018-03-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18世纪的英国诗人亚力山大·蒲柏写诗赞美牛顿:“茫茫沧海夜,万物匿其行。天公降牛顿,处处皆光明。”对诗意理解正确的是:牛顿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规律B.掀起了一场生物学领域的革命
C.推动了人的思想启蒙D.展现了理性的力量
2018-03-1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A.学而优则仕B.士可杀不可辱
C.士志于道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18-03-10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9 . 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思想观点最能体现与时俱进的两位思想家是
A.庄子B.韩非子C.董仲舒D.顾炎武
2018-03-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毛泽东在谈到“一五”计划时指出:“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毛泽东认为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小仁政”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人民生活没有影响
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
D.人民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