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8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   19195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
(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4-04-07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传教的事件。

材料一   近代外国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遍及各省。他们中的大部分具有侵略性和掠夺性,志在援取中国的财富,就必然会和中国民众乃至清政府产生矛盾,从而爆发教案。1891-1900年,这个阶属于晚清江西教案的高发期,数量和频率都较前一个阶段大幅增长,这十年共发生了73起教案。晚清江西教案爆发之后,虽然中外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店,会就教案进行相关交涉。但从清政府来看,由于自身的实力比不上西方列强,所以在交涉过程中几子处于被动的位置;交涉程序,也大都是由外方向中方提出交涉,往往“每议赔款,累万盈千,上亏国帑”……办理教案交涉的江西地方官也大都深切地认识到了“教民受祸之惨,平民受扰之毒,国家赔款抚款之钜”的悲惨状况。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们往往在交涉中据理力争,竭力斡旋……到了清代后期,江西开始设立洋务局,负责办理涉外交涉事项。

——摘编自陈丽《晚清江西教案交涉研究》

材料二   1891-1900年江西省教案时间、地区、类型分布统计表

时间

1891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数量

11

1

4

7

3

10

8

17

12

地区

赣州

南昌

吉安

九江

建昌

广信

抚州

南安

饶州

袁州

瑞州

数量

4

16

10

10

9

12

2

1

5

3

1

类型

教堂被毁类

传教士被殴类

私卖地基类

民教挟私类

其他

数量

22

10

17

16

8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西教案爆发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西教案带来的影响。
2024-02-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的中国世界史研究

1900年

麦鼎华翻译《埃及近世史》希望以埃及亡国的历史作为一剂良药,使中华民族警醒。

1901年

《译书汇编》译载日本著作,指出:西国学者,悯贫富之不等,而为佣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者,谓之社会主义。

1902年

《译书汇编》发表留日学生编译的《史学概论》,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史学概论”命名的著作,该书中日本学者的史学思想都来源于西方。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著《广长舌》,这是一部宣传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通俗读物。

1903年

夏清馥编译《印度灭亡战史》;秦嗣宗译《希腊独立史》;张仁普译《意大利独立史》;上海人演社出版《俄国革命战史》。

1905年

梁启超编纂《越南亡国史》

1910年

梁启超又撰《朝鲜灭亡之原因》

1911年

商务印书馆《美国独立战史》重新修订再版,此后两年该书先后出版了第三版和第四版。

——摘编自于沛《近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掀起向苏联学习的热潮,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中国学者看到,苏联世界史和苏联中国史论在重新解读中国历史进程方面,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1978年,中国学术研究步入正轨。在对世界历史新知的渴求和为经济建设出力的愿望的背景下,他们遇到了“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最能打动中国世界史学家之处,在于某些论点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相合。中国史学家认为“全球史观”提倡的新视角、新方法具有开拓意义,不管对全球史观作何评价,对其批判“西方中心论”的态度,总是称许有加,这也是它在中国受到高度评价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刘新成《全球史观在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学界对世界史研究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全球史观””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现代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共同特点。
4 .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份,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材料四: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2)材料二出土文物实证了秦始皇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与哪项措施有关?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汉朝设置的机构名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突出的历史特征。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1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这些文件统称《奏订学堂章程》。颁布后,在朝野的合力推动下,新式学堂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最终成为定局。传统风俗教化也转变为社会教育,普及识字,推广新知。而全盘接受西式教育体制及其知识系统,导致中国的知识体系前后两分。因操之过急,以及官绅趁机渔利,期间也出现名实不符等诸多弊端,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毁学风潮此起彼伏。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人士对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倡导培养新型国民,他们将具有独立的人格、开放而自由的人生价值、新型的国家观念和建设新型国家的本领。从本质上讲,这种新式教育是受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也是以人为本的。从国民教育的思路出发,民国初期的教育家又具体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美感教育,三者相辅相成,旨在将培养新国民落到实处。

——摘编自郝莫云《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新式学堂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新式学堂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民弱者国弱,民强者国强”,严复、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将国民改造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故国之强弱贫富治乱者,其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验证也,必三者既立而后其政法从之。于是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于其智、德、力者存,违于其智、德、力者废。……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1896年严复《原强修订稿》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国家是由国民组成的,国民不新则国不能新。“国也者,积民而成。”因此,新国民应该要有国家思想、国家观念。“国家思想者何?一曰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二曰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三曰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四曰对于世界而知有国家。”国民应该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对于个人,对于朝廷,对于外族,对于世界都应该以国家为重。同样,梁启超也把民族主义融入了他的“公德”观中。处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心的中国,非一二英雄可以抵御,只有集合全民族的力量才可以救亡图存。

——周炯《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观刍议》

(1)据材料一,指出严复认为当时中国强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提出此主张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梁启超的“新国民”观与严复的主张有哪些异同?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维新派“改造国民”的方式并归纳其对当时的作用。
2024-01-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希望模仿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一个多党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以失败告终。当时普遍存在臣民思想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拥有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数量极少,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坚定。经历多次革命失败后,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选择方向,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实际继承者的蒋介石完全不愿施宪法之治,转而行独裁之道,国民党也完全背离建党初衷,最终失去了执政权。实践证明,中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摘编自宫捷《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历史探索与反思》

材料二   西方民主观认为,通过自由选举实现轮流上台执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这是西方政府和学者所夸耀的西方政党政治的优点,然而这更像是西方美化的结果。实际上长期以来,多数西方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一两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手中。例如在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联盟和人民党联盟垄断了国家政局,两大政党联盟的议席数之和超过全部议席的2/3。西方民主观还认为,反对党的存在是西方政党政治健康的标志,是捍卫民主、防止独裁的必要手段。但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政党就开始出现政治合谋,政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选举获胜的机会,政党之间结成联盟越来越普遍,有原则、建设性的反对党明显减少。

——摘编自向文华《被美化的西方政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政党政治在实践上“被美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党政治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米不能久而不便大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对于民众来说,白银有保值和储存的便利。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形成……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对明王朝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等级秩序的致命颠覆,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中期笔记曾有记载“纳银四十两,即得冠带(借指官吏),称义官”。明某话本中写道“如今人最易动心的无如才,只因人有了两分村钱,便可高堂大厦,美食鲜衣,使婢呼奴,轻车骏马……又有这些趋附小人,见他有钱希图叨贴,都凭他指使,真是个钱神”。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围绕白银流通,当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郭良伦《白银货币化之下的明朝中后期中国与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023-12-2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阶段。公元574年,(北)周武帝诏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灭(北)齐后,周武帝又下令“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融括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参加下届国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记作为选民,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之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1832年改革法》(英国1832年6月7日)

2.凡年满21岁制男子,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动用其投票权力。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使各选区能够选出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人民宪章》1837年

材料三:18世纪的奥地利仍是盛行农奴制度的农业国,这种落后状态又使奥地利受到新兴的普鲁士的凌辱。女皇特蕾西亚进行的改革,便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进行的。她于1751年颁布了普遍征税法,取消了各邦和领主们的收税权。根据以女皇名义发布的土地册,一切臣民都要按照财产和等级普遍纳税。此外还规定农民为领主服徭役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3天,并宣布在皇室领地上废除农奴制。为发展经济,政府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对新建工场免税10年,放宽必须加入行会的规定,还统一了币制和度量衡,废除了国内税卡。此外,国家还对进口工业品课以高关税,而对进口原料则降低关税。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81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倡导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使亿万群众自觉参加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又有不断的发展,在“五讲四美”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三热爱”内容。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周武帝禁绝佛道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份改革主张的最主要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宪章》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蕾西亚女皇经济改革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意义。
2023-12-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