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00 道试题
2025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上帝、山川之祭祀,而在宗教建设上汉承秦制,刘邦接续了诸秦王的工作。武帝刘彻在宗教建设方面自觉性更强。“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而汉武帝封禅所需的相关礼仪都记载在六经中,当时“唯有儒者熟习六经”,这成为儒家之机运。武帝刘彻时代,国家宗教与儒家结盟已成大势。这一过程中,国家是主动的一方,宗教需求是主要动机,前朝完成的国家统一、国土与行政的统一必须有精神的统一为基础。而此时,董仲舒将自己对上天、天道的理解与《周易》的诠释完全相合,共同构成中国思想正统。

——摘编自谢遐龄《董仲舒:儒家与国家宗教始结盟》

材料二   黄宗羲经常对封建时期的法律进行批判,他主张政府制定能够反映当下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天下之法”,而且能够实行法治,他非常重视学校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还应该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单位。王夫之则认为法律是由私而转变为公,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顾炎武提出了反对当时君主“独治”的思想。他所认为的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感叹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而是提出了一个“保天下”的新观念,唐甄认为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君权,可以“抑尊”即限制君主的权力,尊重御史等官员的纠察权力,真正做到“下畏御史”,还应允许有一定的思想言论自由。

——摘编自石春燕《试论我国明清社会启蒙思想的内涵》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2024-06-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义)-【上好课】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5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6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

——摘引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朝“从制度层面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列举汉武帝实现思想一统的举措,据材料概括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024-06-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义)-【上好课】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西周时期,“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礼制规定国君须与众卿集议会商政事,身为众卿的“父兄子弟”则应以各种形式“辅察其政”,此外针对“国人”,国君还应“大询于众庶”。这些规定(       
A.有利于政治秩序的平稳运行B.折射出监察机构的权力较大
C.有效实现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表明原始民主制度十分完善
今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劝学篇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该书共4万余言,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得以“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

目录(部分)

内篇篇名主旨外篇篇名主旨
同心明保国保种保教游学非游历外国不为功也
教忠陈述本朝德泽深厚学制西国之强,强以学校
明纲三纲为礼政之原本阅报知外患而豫防也
知类闵神明之胄裔以保种变科举所习所用,事必相因也
宗经周秦诸子取节则可农工商学教农工商,利乃可兴也
正权斥民权之乱政矿学兴地利也
循序讲西学必先通中学铁路通血气也
守约欲存中学,宜治要约取也会通知西学之精意通于中学

正文(摘编)

二十四篇之义,括之以五知:
一、知耻。耻不如日本,耻不如土耳其,耻不如暹罗,耻不如古巴。
二、知惧。惧为印度,惧为越南、缅甸、朝鲜,惧为埃及,惧为波兰。
三、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
四、知要。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五、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

——摘自张之洞《劝学篇》

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为张之洞的《劝学篇》写一篇书评。(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昨日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缩影: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

材料   安特卫普“中奥”的动向始于1912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柏林第六届现代奥运会被迫停办。战后,被战争中断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从废墟中再生。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办。美国向组委会提供一批军用物资,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典也都先后向安特卫普的组委会提供了物质援助,荷兰干脆开来一艘大船,停泊在安特卫普港,供运动员住宿。出于安抚战争创伤的心理需求,这届奥运会的仪式感格外强烈。图1、图2分别为本次奥运会的宣传海报和第一次升起的奥林匹克旗,下表为本届奥运会的最终结果。

名次国家金牌银牌铜牌总数
1美国41272795
2瑞典19202564
3英国16151344
4芬兰1510934
5比利时14111136

——据南方周末《安特卫普:五环旗第一次升起》等整理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解释安特卫普奥运会是当时世界的缩影?概括说明理由。
昨日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智慧上进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527年,马丁·路德在埃斯莱本建立了高等拉丁学校。二十年后,德国出现了六十所新教城市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包括德语学习和“世俗话题”的教学,例如有关家禽养殖、个人卫生、婚姻、剧院等教学课,不再是神学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些城市学校(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求
C.摆脱了教会神学的思想控制D.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昨日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下图)。其主张(     
一、宜练陆军;
二、宜亟练海军;三、宜亟造铁路;四、宜分设枪炮厂;
五、宜广开学堂;
六、宜速讲商务;
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840年到1930年前后,华工出国迎来高潮。19世纪,随着欧洲各国相继宣布禁止贩奴,美洲等迁入地的迁移“拉力”也大为增强。当时的中国,人口压迫已使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窘迫,列强侵略又导致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对于闽粤沿海人民来说,出国谋生成为唯一选择。于是,迁出地的“推力”也明显增强。

出国华工有两种,一种是“契约华工”,另一种是“赊欠单工”。前者指应募到海外做工并与招募者订有契约的出国华工,但契约规定在实际中从未真正兑现过。后者指赊欠船票旅费的出国华工,虽有“自由出洋”名义,但出国后往往被当作奴隶看待。据统计,1845-1920年间,出国华工约千万人次,但出国者并非都能到达迁入地,仅海上死亡率一项,就已令人膛目。出国后,他们遍及世界诸大洲,以东南亚地区为主要迁入地。

——摘编自朱国宏《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之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华工出国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华工出国的特点。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59年,美国新闻总署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和图书流通系统,分布在全球70个国家的161个图书馆和文化中心。这一年新闻署还翻译了35种语言图书多达700万册,绝大部分流向第三世界国家。美国海外图书馆项目(     
A.旨在推动世界文化繁荣B.促进文化多元交流
C.导致美苏争霸美国占优D.提升了美国的形象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史著《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写道:“天宝九年,粟特商人诺槃陀从撒马尔罕出发,翻越帕米尔山脉,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到达长安……(货物)被安置到西市的货仓中……(三千多家商铺)出售着各行各业的货物:金银器皿、姜、绸纱、螃蟹、鞍具、药材等,还有提供各色服务的商街:印刷、典当、保管、借贷、品茶与餐饮。诺槃陀觉得,没有什么是长安所没有的。”据此可说明当时(     
A.丝绸之路重要性渐趋下降B.人们使用纸币购买货物
C.长安坊市分区制度已瓦解D.商业贸易领域有所扩展
昨日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