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荷马史诗》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希腊神话和传说故事。但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是依据这部颇具神话色彩的史诗的描述发现特洛伊古城的。由此可见,《荷马史诗》(     
A.是很严谨的史学专著B.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C.是较可靠的一手资料D.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23-10-20更新 | 257次组卷 | 20卷引用:上海市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荧惑守心”在星占学上被视为是一种可直接影响到统治者命运的极严重凶兆,《汉书》记载“高祖十二年春,荧惑守心,四月,宫车晏驾”。但有学者通过现代天文学考证,十二年春,荧惑由壁宿顺行至毕宿,未曾守心,该天象系伪造。由材料可以得出
A.古代天文学发展还不成熟B.《汉书》的史料价值有待商榷
C.汉高祖统治后期天怒人怨D.两汉儒学出现唯心主义新特征
3 . 嘉靖本《三国演义》中写道:“孔明与子龙曰:‘美色,天下人爱之,公何独如此?’”到了清初毛评本《三国演义》中,孔明的话就被生生砍掉了一半,只剩下“孔明谓云曰:‘此亦美事,公何如此’”。这体现出
A.嘉靖本史料价值更高B.孔明形象儒家化倾向
C.市民文学勃兴的影响D.士人价值取向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021-01-08更新 | 325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47次组卷 | 6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中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从中可得出,该书(  )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D.是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
2020-10-15更新 | 1203次组卷 | 2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8 .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2020-05-28更新 | 1088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理)
9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国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三组史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军机处

材料一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宜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①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②

注①:赵翼,乾隆年间曾任军机章京,办理军机处日常工作。《檐眼杂记》是笔记随礼,内容大部分是作者亲历亲见,也有一些失实传闻。

注②:《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正史。


(1)依据上述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军机处史实有哪些?
(2)指出两则史料对军机处认识的差异,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