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思想篇]

(明朝思想家李贽)被捕后接受讯问,他回答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李贽悲观的社会原因。

[科技篇]

瓦特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发明家之一,其改进的蒸汽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写道:“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瓦特给它加上了一个分离的冷凝器,这就使蒸汽机在原则上达到了现在的水平。”


(2)如何理解“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

[教育篇]

清朝在新政期间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大学堂“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毕业考试获中等以上者,均作为进士出身授以官职。到1911年,中国创办的真正的大学仅5所(不算教会学校),毕业生总数不过200名且无女性身影。民国政府1912年颁布《大学令》,规定以“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提出了七条标准:“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3.谋个性之发展……”同时许多实业家也投身教育事业,如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张謇创办南通大学。到1925年大学已有50所,学生25278人,其中女生占3.28%。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清末与民国初期高等教育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文字篇]

汉语词汇伴随外来词的涌入而不断丰富,近代以来大规模吸收外来词出现了三次高潮,即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下是部分典型的词汇:

①火轮车:最初见于传教士的书籍,被《海国图志》等中国书籍采用,后简化为“火车”。

②议会:源于日语,来自于英文parliament的意译。后伴随着留学日本的热潮而传入中国。

③苏维埃:指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名称,苏维埃是俄语 сове́т的译音。

④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的名称,出自列宁所著《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书。

⑤按揭:即个人购置商品房抵押贷款,该词于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引入。

⑥ISO:源于希腊语ISOS,全称为国际标准化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日益采用国际通用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该词被广泛使用。


(4)外来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请你找出两条词汇,并概括由此反映出的中国社会新变化。结合所学,说明三个外来词涌入高潮时期的国际背景。
例①→⑥:由被动的接受外国文明到主动的融入世界(本组合不可再用,但①、⑥可分别与其他词汇组合)
2021-08-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