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教育是国之大计

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学校教授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材料二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今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认为教人为学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明义理、会做人,而并非只是为学得杂博知识,做些华丽文章,用以活名钓营,争权夸利。他在《孟子集注》中进一步明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库、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朱熹认为,只有把“明五伦”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天下国家所以治日常多,而乱日常少也”。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论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材料三   1898611日,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73日,光绪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吏部尚书孙家鼐被任命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曾出任多国公使的许景澄和长期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分别出任中学和西学总教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京师大学堂与传统学校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八大学院的基础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2年发展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16所高校的教学共同体。学院路共同体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其在校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
2023-01-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列诗句中,创作于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竣工的历史时期的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穿来自秦汉,流出注湘漓
D.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中国典籍籍蕴含有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些文献作为官学教科书,为后世所沿用
B《史记》继承了《左传》《国语》作者直接评史的方法,也采用了紧扣史事夹议的方法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于序
事中寓论断”
C《齐民要术》专门记载有作奶酪的方法,以及“胡饭法”“胡炮肉”等饭菜的做法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输入
丰富了《齐民要术)的内容
D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有北宋工匠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形成了重视科技的社会风气

A.AB.BC.CD.D
2021-05-11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