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平均时间1885~1919年1920~1944年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30年16年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7年8年5年
A.科学技术与生产、销售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财富的追求驱使着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022-04-02更新 | 40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表为1840-1936年中国粮食和棉花的商品率的变化数据。这种情况表明
年份粮食(%)棉花(%)
18401027
1894/18951633
19202242
19363051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C.中国的关税主权已经开始丧失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020-09-1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钟南山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钟南山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科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摘自2019.1.10.《军报记者》

材料二   在疫情防控期间,老百姓非常熟悉一个人——钟南山,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新冠病毒确诊人数最新数据,同时查看钟南山最新言论,钟南山对疫情防控贡献非常大。目前,湖北人评价钟南山的公开信引关注,肯定了他防控疫情、稳定经济发展的贡献……这位湖北人说,钟南山院士是来拯救我们的神,也是拯救万千生命最关键的人之一。1月20日,钟南山宣布病毒“人传人”,在春节来临之前,武汉官方下令封城,随后各地防范疫情,实行严格的隔离管理措施,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最有效地预防疫情蔓延扩大……

——摘自2020.3.12.桃之夭夭微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钟南山抗疫背景。
(2)根据材料,评析钟南山对抗击疫情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下表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4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这种现象反映了(    
省份江苏浙江广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
人数280191175172563122638126
A.政府鼓励留学政策呈现地区差异化B.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差异
C.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D.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更具爱国精神
6 . 下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在我国滇池地区出土器物的相关统计。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

阶段

出土器物

战国晚期到

西汉前期

随葬尖叶形锄、粗茎剑、空首钺、“石寨山式”铜鼓、贮贝器、透雕动物饰牌、璧环状手镯和圆形扣饰等典型的“滇文化”器物

西汉中期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兵器、生产用具逐渐减少,内地输入的铁器和模仿内地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现

西汉晚期至

东汉初期

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绝迹,内地输入的铁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铢钱,已占绝对优势
A.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C.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传播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
2023-04-26更新 | 19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民国初年工人罢工的数据统计表,据此推论准确的是
时间平均每年罢工次数罢工主要诉求
1912年至1915年12月13.3次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1916年1919年5月22.2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政府卖国、抵制日货

A.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工人阶级强烈反抗
D.无产阶级成长为民主革命转型创造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黄旭华(1926—),“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生活在战乱时代的黄旭华少年求学时立志学习航空和造船,抵御外敌的侵略。1945年,黄旭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年黄旭华奉命调往中国“造船技术研究室”,负责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隐姓理名三十载。黄旭华带领团队从调查研究入手,在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拼凑世界保密控制很严的核潜艇资料,在没有任何技术外援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了数以亿计的数据,用了8年时间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痴心不改强国梦》


(1)根据材料,概括黄旭华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旭华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凯南和尼采是冷战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美国战略家。凯南是职业外交家和历史学家,集知识分子特有的天真与执着于一身。凯南认为杜鲁门主义的言辞过于夸张,以自由为名在世界所有地区抵制共产主义,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他的信念是“想要和平,那就采取和平的行动”。凯南反对军备竞赛,希望美国在裁军谈判中做出让步和妥协,他把冷战竞争的结局更多地寄托在苏联的内部变化上。这种立场被认为过于软弱,抑或过于理想化。尼采更像精于算计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他有决断力,重视协作,讲求效率,更相信数据和事实而非直觉。他信奉的是“想要和平,那就准备战争”,他更重视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分歧和制度性矛盾,并不认为杜鲁门主义有何不妥。尼采认为美国的战略是防御性的,苏联则不然,因此美国必须有更强的军事力量,使苏联不敢发动第一次打击。他认为美国是最伟大的国家,有责任运用自己的力量改造世界。

——摘编自石斌《核时代的美国安全观念与战略传统》


(1)根据材料,指出凯南与尼采对美苏关系认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人的冷战思想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成的《启蒙思想家国别分布图》。这说明启蒙运动 

数据来源: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远远超过欧洲范围B.与政治变革相促进
C.鼓励民族独立运动D.因多元发展而兴盛
2020-01-10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