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在全面的近代文化革新运动中,中国语言文字也经历了一场颇有深度与规樸的变革运动。吴稚晖等学者认为:文字者,不过器物之一。如其必守较不适用之文字,则武器用弓矢可矣,何必采用他人之快枪?航海用帆樯可矣,何必采用他人之汽舟?文字所以达意,与弓矢、快枪、帆樯、汽舟之代カ,非同物欤?何为不宝祖宗之弓失与帆樯,而必宝其呆滞朴塞之音,板方符咒之字哉!是真所谓以伪传伪,习焉不察者也。与之相反,张枬等学者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亡国之祸叠见,均国亡而学存。至于今日,则国未亡而学先亡。…肄大秦之书,家习劫卢之字,宿儒保经以行,博士依席不讲,举凡三仓之雅,六艺之精言,九流之坠绪,彼赢秦、蒙古所不能亡者,竟亡手教育普兴之世,不亦大可哀邪!故国学之厄,未有甚于今日者也。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学也者,政教礼俗之所出也。学亡则一国政教礼俗均亡;政教礼俗均亡,则邦国不能独峙。

——摘编自吴稚晖《吴稚晖文集》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末文字改革的主要观点及理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
2021-08-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