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因战争和政治等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和运用其经济潜力的欧洲,现在终于有机会弥补过去的不足了。欧洲大陆(无论东欧和西欧)普遍存在着重建新欧洲的决心和从20世纪30年代的愚蠢行径中吸取教训的心愿。1950年后的大约30年里,欧洲人(主要是西欧)年均收入的增长额相当于以前一个半世纪增长额的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确令人吃惊。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战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与日本迅速崛起的共同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欧与日本崛起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并谈一谈促使一个国家崛起的主要因素。
2023-0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归结为文化的移动。这种移动首先表现为文化在地域上由内而外的扩展性波动和自外而内的反馈性波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中心的移动;其次表现为文化在不同阶级、阶层乃至不同民族间的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自身的内容及形式的变化。从第一种表现来看,中国文化暂时停止由内向外的扩展性波动的时代即东汉后期至西晋;中国文化自外向内的反馈性波动的时代即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中国文化自外向内的反馈性波动达于顶点的时代即唐末五代。从文化移动的第二个表现来看,汉武帝时开始倡导的儒家文化,通过与政治、选举紧密结合的教育政策,并经过学问的“中毒”及其反动、社会风气和选举制度的变迁等复杂的转化过程,最终普及到地方社会;与此同时,文化由汉族向周边民族的传播,唤起了后者的民族自觉,最后形成向中国内部发展的五胡势力;而从中世时期贵族垄断文化,逐步向非贵族的平民阶层下移,以及与之相应的诸如文学形式由诗赋到散文到词曲的变化。

——摘编自牟发松《内藤湖南和陈寅属的“六朝隋唐论”试析》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移动”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一些国家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高涨和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潮便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摘编自刘琪《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各种矛盾、问题层出不穷,毛泽东坚持把民生问题看作一个整体,大力发展经济奠定物质基础外,统筹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都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人民利益最高,展开了彻底的土地革命,保障了人民群众吃饭、读书、看病等基本民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对传统民本思想和孙中山民生思想的超越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继承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毛泽东民生思想。

——摘编自齐蕾《毛泽东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时期,在各种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邓小平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自己的民生思想。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邓小平还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他要求,沿海地区要依靠有利条件率先发展起来,同时带动内地的发展,这个时期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等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沿海地区要帮助内地发展起来,这个时期沿海要顾全这个大局。邓小平认为,国权和国格比人权和人格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国权和国格,何谈人权和人格。因此,国权和国格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

——摘编自黄喜生《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特点及其理论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2023-01-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军使用洋枪炮、火轮船和“借师助剿”的实践,对清政府的军政官员下定自己掌握先进武器的决心,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左宗棠认为“欲自造轮机者,欲得其造轮机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而纾目前之患耳。火轮船之制,…道光初元前后也。萃彼千数百年之奇秘,并之一船之中,百物之所为备,不但轮机一事巧夺天工,而我欲于五年中尽其所能事归之于我……。夫使学造轮船而仅得一轮船之益,则自造不如雇买聊济目前之需;惟必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至欲穷其制作之原,通其法意,则固非习共图书、算学不可,故请于船局中附设艺局,招十余岁聪俊子弟,延洋师教之”。福州船政局奏本上是按照左氏的规划进行筹建的,并且在5年以后也基本上实现了他的目标。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筹办福州船政局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力的背景。
2021-09-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材料一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元老院制定了《行省法》,在征服地区设立行省,并向每个行省委派总督1人、副总督3人和财务官1人,委托他们代表元老院进行统治。总督通常由却任的执政官担任,在行省内拥有生杀予夺的全权,罗马对其监督很小。元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称为“行中书省”。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

级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组织各府、县学官面向本府、县招考各省学政面向本省秀才招考礼部面向全国招考皇帝或钦差主考
录取称谓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考试内容儒家经典、时政策论、政府律令、皇帝训示
人才流向秀才有办私塾的教学资质;举人、贡士可充任官府幕僚;进士可入翰林院或直接任官

——据张小华《东西方典型政治制度的演变》整理

材料三 制宪是治国理政中最重要的“顶层设计”。1787年前,美国中央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且与各州在铸币、外交、防务等方面存在权力争执。各州之间在管理界线、商贸拄来、国会席位分配等问题上互不相让。南方与北方的两种经济形态也矛盾重重。有鉴于此,“制宪者们”经数月争吵辩论,为美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顶层设计”。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罗马与中国元代行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并简析其意义。
2021-09-02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专营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堇)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虽虞、夏之为治,不易于此。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刚柔和,器用便。”“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县宫(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今总其原,一其贾(价),器多坚砼,善恶无所择。吏数(屡)不在,器难得。家人不能多储,多储则镇(锈)生。弃膏腴之日,远市田器,则后良时。盐铁贾价贵,百姓不便。”

——摘编自~《盐铁论》

(注:《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材料二 根据1937年到1945年盐税收入的数据显示,盐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重在1945年一度达到53%,最低也在11%以上。1950年中国的盐税占国家税收的比重为5.49%,到1985年盐税收入占整体税收的比重首次降到1%以下。2013年盐税收入还不到国家税收的万分之二。……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我国儿童尿碘中位数的监测结果,将中国描述为“超过适宜量”。食盐专营制度使食盐全部加碘也让高碘人群难以有其他选择。……2014年11月,工信部确认2016年起取消食盐专营,盐业体制改革后,涉盐企业可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摘编自网易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盐铁辩论的各方态度及理由,并分析汉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今取消盐业专营的原因。
2021-08-2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9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分立的主张,其中包括“纠察权”的独立。辛亥革命后,严酷的现实迫使孙中山更加冷静地分析和反省,由此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从政治制度上建立一套独立、严密、完善和具有权威性的监察体系,就无法改变军阀专政的恶劣政治局面。为此孙中山集中精力对监察权的构建作了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他指出,“监察权就是弹劾权,外国现在也有这种权,不过把它放在立法机关之中,不能成为一种治权罢了”。

——摘编自徐德峰《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集中精力研究监察权的原因。
(2)孙中山监察权独立的思想对今天反腐工作有何借鉴意义?
2021-08-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在全面的近代文化革新运动中,中国语言文字也经历了一场颇有深度与规樸的变革运动。吴稚晖等学者认为:文字者,不过器物之一。如其必守较不适用之文字,则武器用弓矢可矣,何必采用他人之快枪?航海用帆樯可矣,何必采用他人之汽舟?文字所以达意,与弓矢、快枪、帆樯、汽舟之代カ,非同物欤?何为不宝祖宗之弓失与帆樯,而必宝其呆滞朴塞之音,板方符咒之字哉!是真所谓以伪传伪,习焉不察者也。与之相反,张枬等学者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亡国之祸叠见,均国亡而学存。至于今日,则国未亡而学先亡。…肄大秦之书,家习劫卢之字,宿儒保经以行,博士依席不讲,举凡三仓之雅,六艺之精言,九流之坠绪,彼赢秦、蒙古所不能亡者,竟亡手教育普兴之世,不亦大可哀邪!故国学之厄,未有甚于今日者也。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学也者,政教礼俗之所出也。学亡则一国政教礼俗均亡;政教礼俗均亡,则邦国不能独峙。

——摘编自吴稚晖《吴稚晖文集》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末文字改革的主要观点及理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
2021-08-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