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秦武公把邽、冀直接纳入国家行政体制之内,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去主持政务。至商鞅变法时,秦国普行县制于秦国全境,共设了31个县。秦并天下后,作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其领土空前广阔,将郡县制推行至全国。秦朝以法治国,大量任用并重用法家人士,作为法家重要人物的李斯希望强化君主专制,强调严刑峻法,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李斯个人及其代表的政治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中国郡县制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等

材料二   1869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版籍奉还”令,版籍奉还,就是要诸侯向政府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所有权。版籍虽然归还了,但藩主仍是藩的行政长官,而且藩主仍旧控制着征税和军令的权利。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在明治维新运动中,明治政府先后废除620多个藩地,共设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日本中央政府任命。虽废藩置县,但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土佐藩,这四大藩帮的藩主依旧有着极高的政治话语权。

——摘编自《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废藩置县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两国历史上设置县制共同的积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中共对台湾的政策变化

1949~1955年1955~1958年1958~1978年1979年至今
武力解放和平解放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从对峙走向缓和

材料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方针,提出我们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济交流”等,并从1979年元旦起,停止了对金门的炮击。131日,邓小平访问美国,在向美国议员解释中国对台政策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材料一、二均整理自凌伟中《四十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及其展望》

材料三   “一国两制”香港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它同样适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但是,台湾问题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将“一国两割”香港模式一成不变地套用于台湾。因此,两岸应携手合作,探讨出使双方都能接受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早在1984年,当一位日本朋友问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是否同对香港的一样时,邓小平说:“我说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

——摘编自陶晓琴《“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与台湾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我国政府对台湾与香港基本政策的异同,并说明“一国两制”政策的意义。
(3)你认为当今推动祖国统一实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022-08-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开创邓小平时代 1978-1980

第7章                              1978

第8章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 1978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 1978-1979

第12章   重组领导班子 1979-1980

邓小平时代 1978-1989

第13章   邓小平的统制术

第14章   广东和福建的实验   1979-1984

第15章                                 1978-1982

第16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1982-1989

第17章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第18章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第19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   1989-1992

第20章   北京:1989

第21章   稳住阵脚   1989-1992

第22章                      1992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目录


(1)目录第1、15和22章标题不全,请结合所学知识,补齐这三个章节标题,并分别简要阐明这三个章节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意义。
(2)该著被认为这一时期是“邓小平时代”,你认为有哪些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カ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的事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制政治体制,创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痛苦之后,各国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健全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对世界贸易的扩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努力实现国际货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要求。1942年至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形势比较明朗的时候,英美等国便开始检讨两次世界大战和全球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和无序,酝酿着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摘编自刘虹蕴《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和演变》

材料二   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世界人均GDP每年提高3%。在全世界GDP总额增长近5%的同时,国际贸易额年增长近8%,这样的增长影响了所有的地区……其原因是行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摘编自宗建亮等《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世界经济波动与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1973年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培源,190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24年,周培源被清华大学派送去美国继续完成大学课程,并于192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及最高荣誉奖。二战结束后,在美国海军部任职的周培源因不愿加入美国国籍,返回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周培源专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后还担任校长。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献给了力学和理论物理学中两个十分困难的领域——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几代力学和物理学的知名学者,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从1974年起,他排除重重困难,组织人力和物力,支持以王选为首的研制组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并获得成功,使我国印刷业产生革命性变化。他数十次代表科技界出席国际会议,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与爱戴。

——摘编自李青元《中国科学家颂——献给未来的科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周培源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培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伦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机构一一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郭嵩焘成为第一任驻英国公使。他用好奇的目光观察着陌生的异城。最令郭嵩焘惊讶的莫过于宫廷舞会。622日,中国使节首次应邀来到白金汉宫,他们看到上千男女,穿着盛装礼服,从皇太子、王妃到高级官员及贵妇,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这种场景,让自东方而来,从小受到“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教育的客人看得瞠目结舌。郭嵩感慨道:“相与跳跃而不为非。使中国有此,昏乱何如矣!”……到了1878年,郭嵩焘在伦敦的朋友越来越多,各种社交应酬的邀请纷至沓来。这年515日到722日六十九天之中,他所参加的社交活动,包括五十七场茶会,六场音乐会,十ニ场舞会,一场名犬秀,一场园艺会,一场烟火晚会,一场谈话会…经常受邀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使得郭嵩焘萌动了举办答谢茶会的心思。为了准备茶会,中国使馆上下都动员起来,经费完全由郭嵩焘自掏腰包。1878619日(光绪四年五月十九日),清政府驻英使馆成功举办了中国外交史上第一场招待茶会。英国《泰晤士报》报道:“郭公使与夫人依欧俗于客堂见来宾,…犹堪注意者,为一中国贵妇首度出现于男女宾客供在之公众场合之事。”

——摘编自姜鸣《社交季的新客人——中国外交史上第一场招待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对英国外交界社交活动看法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郭嵩焘举办中国外交史上第一场招待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高呼在人类社会里位于中心地位的是人而不是神,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而不是虚幻的神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又是在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空前提高。中世纪以上帝为主审、人类为臣仆的世界结构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当人类意识到有能力改变自身地位的时候,上帝无限崇高的主宰地位自然成了人类最向往的目标,于是人类无限标榜自身,无形中又重塑了一个上帝——人类本身。在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同样希腊人也不会标榜自身的全知全能。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命这是一股改变人们生活轨述的外在力量。通过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安排,让未来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在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尤其是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表明希腊人对命运有着另外一种理解:希腊人是宿命的,他们承认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材料三   苏格拉底之死存在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选择:苏格拉底被不公正的处死,但他甘愿公正的执行这个判决。苏格拉底的理由表明他对死亡的选择绝不只是对个人尊严的考虑,他更看重的是法律的权威性和他所在的政治共同体得以存在的神圣性,由此可以清晰地透视希腊人文精神中人与其所在政治共同体的关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文主又思想中单纯基于欲望、功利之上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在自由主义浪潮的冲击下的苍白与脆弱。

——摘编自马晶洋的《论希腊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在差异》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希腊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在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差异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宋代开始,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引发的地区间的商品流通,越来越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商品流通和销售过程来看,流通性商业、批发性商业和零售性商业互相结合,使城市商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如北宋开封“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皆羹店、分茶等”,一应俱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在宋代,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农村向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劳动力等;同时,城市手工业发展成为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农村输出更多的手工业品和加工品。此外,商品流通规模大幅度增长。这不仅表现为行商贸易额的扩大;还体现于大量商业市镇,不定期市场集会的星罗棋布。

——摘编自丁雅《从<夷坚志>看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工商业自身的特殊结构的原因,也有来自农业经济的抵制和排斥,更有来自国家政权的限制和扼杀。其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是自然经济形式和国家政权力量的限制,而且尤以政权力量的限制为盛。由于这两种因素的强力阻制,手工业生产和商品货币交换关系始终难以得到发展和壮大。而自然经济和国家政权其所以能够以绝对的压倒的力量,阻碍和限制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总根源就在于中国古代完全一体化的社会总体结构形式。

——摘编自郑世明《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停滞性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