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019-08-24更新 | 254次组卷 | 70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必修1)
2 .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8-9高二·湖南·期末
3 .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5 . 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A.实现统一是台湾各政党的迫切要求
B.“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C.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海峡两岸人民均认可“一国两制”
6 .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的史实应该是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政协会议召开D.北平谈判
8 .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毛泽东在1935年曾作诗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B.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C.中国工农红军夺取第五次反围剿胜利D.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
2010-06-02更新 | 3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南长郡中学高二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