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20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60次组卷 | 8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逐渐繁荣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023-01-04更新 | 47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4 . 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是指(     
A.广东国民政府东征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中原大战
2022-08-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这首诗赞颂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2-07-21更新 | 30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 秋瑾,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市)人。1904年她与陈撷芬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共爱会”。1907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她在上面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所处之悲惨境遇,而且还探讨了摆脱这种境遇的途径。首先,秋瑾自己以身作则,毅然结束不幸福的婚姻,与王廷钧离婚,而且敢于仗义执言,劝导别人摆脱不平等的婚姻。其次,她在一篇演说词中号召:“如今好学堂也多了,女子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秋瑾还提倡在中国创办女学,因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她还先后创办了明道女学,寻溪女学等。值得一提的是,秋瑾认为妇女只注重自身的解放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到政治斗争中去。秋瑾不仅是一个女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她写了大量诗歌,表现了她坚决的革命意志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精神。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和杨晓梅《思潮涌动与近代中国》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秋瑾认为解放妇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秋瑾体现的时代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9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高考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B.安庆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D.洋枪队袭击太平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
2021-05-25更新 | 45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4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