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5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7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1次组卷 | 89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逐渐繁荣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023-01-04更新 | 44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2届河北省灵寿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在罗卡角临海而立的石碑上刻着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下图)习近平发表的署名文章《跨越时空的友谊面向未来的伙伴》以此诗句开头。“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葡萄牙“诗魂”卡蒙斯世代传颂的名句生动描绘出他的祖国所处优越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的四次航海活动中,从葡萄牙出发向东航行的是

①迪亚士   ②达伽马   ③哥伦布   ④麦哲伦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这首诗赞颂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2-07-21更新 | 29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8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 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时期两宋明清
任任官前出身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
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1)依据材料一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
2021-09-2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红军长征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2021-09-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10 .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
A.虎门销烟池遗址B.电影《林则徐》
C.虎门销烟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D.[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