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8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董仲舒故里河北衡水召开。历史学者安作璋认为:“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历史学者冯天瑜则认为:“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思考:上述史料中两位学者提出对董仲舒的不同评价标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
2020-11-19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英国已经恢复了在欧洲海域的绝对优势,英伦三岛似乎再无遭受入侵的任何可能。同时,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国,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国内动荡和公众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迫使统治者改变手法,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整顿国内经济、社会之需。《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英国当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不相信有中长期意义上的德国威胁,和平麻痹思想自上而下异常浓厚,不搞战备,不修防务,以为只要外交上运用得法,也可发挥作用。1926年,英国外交部备忘录中认为:“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我们想要的,也许更多,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有的,并生活在和平之中。”

——据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平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平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4 . 比较学习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汉唐丝绸之路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并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
主题二:宋元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主题三:中国古代疆域

材料四   


材料五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以及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0-12-1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接受了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它还在全球寻找灵感。17、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激起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对于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弊端的启蒙知识分子而言,没有教会专制、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而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也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是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儒家与中国政治结盟的开端。孔孟虽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形态,但这些观念并没有真正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得到落实。到了汉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稳定,叔孙通制订朝仪,使刘邦感受到了作为君主的威仪和贵盛,认识到儒学作为君主专制维护工具的重要性,从而扩大了儒学在汉初的影响;与此同时,儒家经典系统也在进行有机的调整,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儒家的经典——特别是《春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汉武帝之后,董仲舒以儒学为主体和内核,杂糅各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为原理建立起具有神学色彩的新儒学体系,试图以儒家的观念来改变汉初以来奉行的黄老道学,提出“独尊儒术”来确立儒家思想主导性,以“五经博士”来取代秦以来的成分复杂的博士制度。……这样,经典与现实政治之间的依赖关系被重构。

——干春松:《董仲舒与儒家思想的转折》

材料二   文化的生命力往往依托于经典,因为经典中的知识内涵构成了文化的重要基因。宋代新儒学不仅对先秦儒学作出了“创新转化”,重建了儒家信仰,更重建了儒家“新经典”。朱熹的思想在13世纪后便已传入东亚周边各国,从而使原本属于地方性知识的“四书学”在东亚世界获得了普遍性意义,成为东亚儒学的重要思想财富。改革开放之后,宋明理学也开始得到客观评价与进一步重视。

——吴震《宋代新儒学:思想与经典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代儒家是如何与政治结盟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进行创新发展的表现。并概括宋明理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有何积极影响?
2020-02-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二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

材料三   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

——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019-03-2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进,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度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等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别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贵族的政治态度,并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软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梭伦改革和商较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67年8月J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说明材料三对中国法制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2017-12-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欧洲思想家尊崇追求竞争的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繁荣,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欧洲逐渐出现统一的民族国家,一场规模浩大、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开始了。
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应废止教皇律令、精简繁缚的世俗法, 要易于使人真正“明辨是非曲直”。执法应“ 温和、公平、合理”,只有宽严相济, 司法机构才能对社会有所裨益。随着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和德国贵族进一步提出,要摆脱罗马教廷的掠夺,建立不受教廷统辖的、本民族的、独立的国家教会,并且以本民族语言举行祈祷活动。
——《欧洲文明史》
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改革是内外因素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它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西欧天主教的统治地位,改变了基督教的格局,把世俗统治者、神父和僧侣、贵族和领主这些不敬上帝的人赶下台,为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宗教理论、社会变革、语言文化上意义非凡。
——《宗教改革先导 马丁·路德》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欧洲宗教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路德的主要观点。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概括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