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观察下表,可以从中得到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形态的变革
代表城市西周王城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清北京城
形态体现线网络空间
商业空间形态变革历程物物交换形成最初的市,规模小,数量少,在城市形态结构中并不十分重要从依附于宫在到独立为里坊制的城市结构,位置灵活,数量增多商业形式多样化,不断突破"市”的城市形态结构,侵街形成开放街巷经济发展空前繁荣,多种形态综合形成遍布城中的复合商业网络体系用地紧张,矛盾加剧,商业建设繁荣发展,极大改变了市形态和天际线景观
A.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B.民居和交易场所没有界限
C.城市规划突出商业网络D.商业空间极注重节约用地
2 .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刑事、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其中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制定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国内外各方的积极评价。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已具备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B.科学立法的水平不断提高
C.已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D.法治建设回应了时代需求
3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制,新皇帝登极后,及诏修前朝实录。有《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等共修十三朝实录(建文朝无实录)。其中《明太祖实录》凡三修,初修于建文元年    1    正月“靖难之役”起兵前夕,书成于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燕王夺位之前夕,大略与“靖难之役”相始终。建文四年(时改称洪武三十五年)十月,下令重修《明太祖实录》,此距燕王夺位仅三月,而距建文一修成书不足一年。

材料二 《明史》为清代官修的前朝正史,《明史》的正式开馆修纂始于清顺治二年五月初二(1645年5月26日,清军入关之初)。《明史》中,明初于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之事,《明史地理志》中漏而不述,只见于《兵志》,称:洪武,永乐间边外归附者,官其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敕书印记,设都司卫所。下列:“都司(奴儿干都司)”,再列卫三百八十四。所谓“边外归附者”即女真各部。至于蒙古、西番,则均直书其名。

——改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


(1)指出《明实录》和《明史》属于哪一类型的文献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明太祖实录》和《明史》的编纂特点和目的?
2021-11-2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材料二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   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   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君臣“迁都之议”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局势?并指出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后期核心区的突出特点。(联系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5 . 1917-1918年间,《新潮》《华工杂志》《欧战实报》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俄国工人罢工以及伦敦纺织工人罢工运动等,时人指出:“欧战以还,世界资本制度之国家,无一不受社会革命之风潮所激荡。”这表明当时的知识界
A.“以俄为师”成为共识B.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积极探索救亡图存新路D.开始反思欧美社会的弊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根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整理的信息。据此判断
朝代官职地位
西汉尚书令内朝官员,位低而权重
东汉尚书令朝会时与丞相并列而坐的“三独坐”之一
尚书令尚书长官,宰相之一
尚书令只是授予臣属的虚衔,无实际职权

A.尚书令位高而权重B.宰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的趋势
C.中书机构不断精简D.最高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学家汉密尔顿说:“在希腊,历史开始它的第十页记载时,就没有古代国家的痕迹,在希腊的舞台上,没有使人望而生畏、止步不前的权势神威,没有埃及的法老,也没有美索不达米亚的神父一皇帝”。这表明
A.古代希腊从没出现过君主制B.希腊民主植根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C.希腊文明诞生时间相对较晚D.希腊神话具有“人神同体”特征
8 . 195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首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表彰对象包括工农业和军队三方面,且农业和工业战线的名额基本相当。而1956年表彰对象主要集中在工业战线,其中包括很多女性。这一变化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
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9 . 《人民日报》的国庆社论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图是某年国庆社论中的提纲摘要。该年的国庆社论标题是
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土地改革工作
统一财政和恢复经济
培养干部和提高文化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B.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
C.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D.为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五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国共合作的大方向确立后,共产国际希望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并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效忠新三民主义,而国民党也表示只可接受这一合作方式。对此,中共内部的反对之声四起,大多数同志都极不赞成这一主张。国共两党争论的焦点是
A.国共两党合作方式B.革命领导权的归属
C.共产党的政治地位D.两党立党信念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