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8 道试题
1 . 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推出《申谕十家牌立保长》,保甲与十家牌法配套而行,要求各乡各村推选出一位德才品行为民众信服的保长,遇有盗贼,保长统率各甲共同捕盗。这反映出王阳明(     
A.鼓励基层民众参与社会治理B.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社会动乱
C.心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D.基层社会自治的理想流于空谈
2023-08-30更新 | 46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比项葡属印度“葡萄牙锁链”(16世纪)东印度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荷属东印度公司)(18世纪)
贸易特权名义上王室垄断派船到印度洋的权限,实际上,贵族和商人也可参与英女王颁发特许状,得到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荷兰共和国政府颁发特许状,垄断东印度经由好望角的贸易
贸易方式合法贸易、走私贸易(官员染指)英属东印度公司以出售股份的方式大范围筹集资金,航海结束后按照出资比例返还本金和利润。荷属东印度公司筹集长达十年的投资
对印度的维持与运营颁发通行证、缴纳税款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火炮攻占、派兵讨伐、屠杀土著、建立商馆等方式维持运营。1623年在安汶岛屠杀英属东印度公司商馆馆员等。从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夺取巴达维亚。从葡萄牙手中夺得了马六甲
货物种类胡椒、象牙等生丝、瓷器、茶叶、棉纺织品、香料等

——摘编自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1)根据材料,概述与“葡萄牙锁链”相比,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东印度公司的活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淮流域“华夏”人口的增多,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血缘标准逐渐被地缘标准替代,并最终形成了以文化水平高低为区分标准,从而使得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农耕社会与血缘观念相对淡薄的游牧社会之间的人为界限随之加强。在“华夷之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民族交往的频繁,“华夷严防”逐渐被打破,“天下一家”观念在进一步形成。孔子以“礼”区分中国和四夷,并认为两者可以互相转换。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民族观,认为中国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修德,具有才能,都可以成为统治民族,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司马迁发挥了“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思想,《史记·五帝本纪》体现的华夷同宗同源的统一观念,对中华民族形成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华夷之辨并没有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而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

——摘编自徐洁《论清前期“中国”认同与实践》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一词被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一词不仅在中国学术界流行,中华民族自觉民族实体也被中国政治界、教育界、外国学者等认同,普遍运用其来强调中国的文明和中国人的特性。

1914年,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一种不朽的民族灵魂。”诚然,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民主的新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交融、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随着中华民族意涵的正式确立,中华民族的构建为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中国人民拥有了真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真实、合理、永久的稳固共同体基础。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的发展和抗击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夺凝聚了强大的制衡力量。

——摘编自王萍、杨敏《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认同的发展表现,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民族认同的新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023-08-16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中期,许多知识分子热衷于美术创作,如米友仁和父亲米芾创造了被称为“米氏云山”的画法。这种画法强调表达画家真切的感受,而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取悦于人。这类作品(     
A.迎合市井生活的需要B.深受三教思想影响
C.注重意境和情感抒发D.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2023-08-03更新 | 17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商人的活动范围从地中海、波罗的海扩大到大西洋和印度洋,美洲、非洲和亚洲被卷入欧洲经济活动范围中,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C.开启了洲际的商贸联系D.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2023-07-28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9年成立的二十国集团为发达国家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实质性问题构建了经济合作对话新机制。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二十国集团的成立表明(     
A.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深入发展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局面开始出现
C.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D.第三世界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2023-07-19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87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3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革放来改开以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7-04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次国际会议上,通过中国一系列艰苦而充满智慧的工作,一些对新中国存疑虑甚至视中国为和平威胁的国家改变了认知,逐步认同和接受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巴基斯坦首相阿里说:“中国无侵略意图,共产党与非共产党国家能够合作。”上述外交活动(     
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超越意识形态B.积累了塑造国家形象的经验
C.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D.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
2023-05-30更新 | 104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08共和国年轮(1949至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2023-05-26更新 | 378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