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推出《申谕十家牌立保长》,保甲与十家牌法配套而行,要求各乡各村推选出一位德才品行为民众信服的保长,遇有盗贼,保长统率各甲共同捕盗。这反映出王阳明(     
A.鼓励基层民众参与社会治理B.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社会动乱
C.心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D.基层社会自治的理想流于空谈
2023-08-30更新 | 46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统一后把全国人口编入国家户籍,户民迁居都应向官府报告,重新登记户口;设内史总管全国佃租收入,设少府主管口赋和盐铁之利、山泽之税。这些举措能够在全国范围实施,主要得益于(       
A.郡县制全面推行B.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
C.三公九卿的设立D.货币与度量衡实现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次国际会议上,通过中国一系列艰苦而充满智慧的工作,一些对新中国存疑虑甚至视中国为和平威胁的国家改变了认知,逐步认同和接受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巴基斯坦首相阿里说:“中国无侵略意图,共产党与非共产党国家能够合作。”上述外交活动(     
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超越意识形态B.积累了塑造国家形象的经验
C.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D.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
2023-05-30更新 | 1042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2023-05-26更新 | 378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5 . 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以下是最初文明出现于东亚黄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及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标志性图片,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     

商代甲骨文             《汉谟拉比法典》            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A.神权与政权相结合B.农业与商业相结合
C.专制与法制相结合D.君主与民主相结合
2023-01-08更新 | 1850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北美殖民地通过了《独立宣言》,并进行了独立战争,通过了《邦联条例》,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对内政治不能稳定,国家不能统一,对外所面临的军事威胁也仍然存在,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各州代表在1787年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

1871年至1918年,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二战后,西德各州总理接过盟军的法兰克福文件,委托建立一个联邦制类型的政府形式,联邦制思想在西德各州广为传播,加上德国本来就具有联邦制的传统,所以联邦制的思想被人们广泛接受。1949宣布联邦制在德国又被建立起来。

——摘编自金飞《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比较研究》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提出“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目标,表明以联邦制来构建未来的国家结构。辛亥革命爆发后,联邦主义进入实际政治领域。20世纪20年代初,联邦主义风靡一时,演变成甚嚣尘上的思想潮流和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随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揭橥联邦主义,……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时国情,选择单一制国家结构,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运用联邦制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

——摘编自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德两国联邦制最终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联邦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这一思想未能在中国成功实践的原因。
2022-06-29更新 | 366次组卷 | 7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胡汉民提案的《训政纲领》通过后,国民党公开声称:“在人民未经政治训练及未完全了解实行三民主义以前,唯有党能代表全国人民负建国之大任”,“以中国国民党独负其责,领导国民,扶植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而使之发展,以入宪政之域,固至为明显”。这反映出(     
A.人民的民主意识淡薄B.国民党意图大权独揽
C.训政违背孙中山初衷D.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
2022-10-31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9 . 汉代三公、刺史、太守等官员可以自辟属吏,被辟举的人即为举荐者的故吏。故吏一经辟置,即与举荐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些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这说明(     
A.门阀士族制度成熟B.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
C.地方掌握选官之权D.征辟制度背离其初衷
10 . 下图反映出当时(     
          
A.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B.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化特征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2023-01-26更新 | 41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