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1939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提议将5月4日确定为“中国青年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5月,毛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些做法
A.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D.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①社评:《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坚决与美帝国主义作斗争>,《世界知识》1951年第33期。
②《抗日战争胜利日六周年毛主席电贺斯大林大元帅》.《解放日报》1951年9月3日。
③《纪念抗战胜利和苏军解放东北十五周年>,《解放日报》1960年9月4日。
④罗瑞卿:《人民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美帝国主义》,《解放日报》1965年9月4日。
⑤《原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人士的亲属参观军博抗战馆后座谈》,《人民日报》1985年8月16日。
⑥《发扬抗战精神携手振兴中华》,《解放日报》1980年9月3日。
⑦孙承斌:《香港举办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书展》,《人民日报》1995年8月13日。
⑧洪学智:《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9月1日。
⑨李亚杰:《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民族精神全国数百万青少年网上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⑩社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人民日报》2005年9月3日。
⑾胡振民:《继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日报》2005年9月6日。

—摘编自郭辉《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纪念之嬗变》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十一篇文章进行合理归类,并简要论述理由。(。要求:合理归类、史论结合)

2018-08-07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并概括说明变化的特点。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中国的变化“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这些因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国庆六十周年之际,在一部《六十年与六十部》的专著中,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位列第一。有人把这部诗歌称为“开国之绝唱”。
(3)薪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请结合建国初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2016-12-12更新 | 2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聊城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4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2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5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6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出现不同观点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的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围绕“民族发展振兴的道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2021-11-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6年,张太雷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大会的演讲中,引述了列宁总结的巴黎公社教训,包括“无产阶级应该专政”“以实力、武力,压迫反革命势力”“无产阶级的政府另有他的方式,就是公社、苏维埃制度”。这回应了当时
A.国民革命的领导权问题B.国民革命的动力问题
C.国共两党合作方式问题D.社会改造的方式问题
8 . 1925年到1926 年间,《向导》和《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在内容上,多为纪念五卅运动、列宁、孙中山、十月革命、二七惨案、义和团运动、五九国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纪念文章
A.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B.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C.旨在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D.说明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并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材料的主旨是
A.顺应多极化趋势,加强政治、经济合作
B.担当大国责任,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尊重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新中华报》(1937-1941年)是中共中央党报。下表为该报纪念七七事变周年的主题。
1938年“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9年“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摩擦分裂”“反对妥协投降”
1940年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

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A.统一战线政策的转变
B.抗日战场形势的紧张
C.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D.敌后战场地位的上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