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64 道试题
1 . 周朝的东都洛邑(成周)既成,遂迁曾反对周朝的“殷顽民”于此;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西周的这些举措
A.扩大西周统治的社会基础B.密切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C.意在加强控制殷商旧势力D.消除了商朝后代的反抗斗争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减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

——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020-05-01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北大附中成都未来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1911340560031510
1912〜1919600多13000751625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1)结合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2)简述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以及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惮”等字眼的诗篇共有140余篇,约占(诗经)305篇的46%,乃至于某些学者认为“《大雅》之变,具忧世之怀”“《小雅》之变,多忧生之意”“《诗经》就是一部忧患之书”。由此可见。《诗经》
A.突出了文学的政治功能B.着眼于协调社会关系
C.满足了百姓的文化需求D.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礼.秋官》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这种制度体现了
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B.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
C.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D.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律规定,若子嗣不孝,可判处其死刑;西汉初《二年律令》规定,“年七十以上告子不孝”,须反复核实情况并审理,若情况属实则当处死。这反映出
A.汉初吸取了秦亡于苛政的教训B.以礼入法妨碍司法公正
C.秦汉时期重视社会的人伦秩序D.汉承秦制涵盖各个领域
8 . 中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喜欢用黄金装饰画面,其目的是为绘制的神圣人物创作一种神圣的氛围。14世纪,画家们开始改用建筑或者自然风景图案的衬底,这样就创作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空间,人物看上去似乎真实地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这一改变
A.受到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
C.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进展D.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7%,唐太宗时为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35%,武周时则达到40%。这说明
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B.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
C.科举成为进身高官重要途径D.选官制度日益完善
10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参知政事D.枢密副使
2020-04-27更新 | 1728次组卷 | 79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