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推出《申谕十家牌立保长》,保甲与十家牌法配套而行,要求各乡各村推选出一位德才品行为民众信服的保长,遇有盗贼,保长统率各甲共同捕盗。这反映出王阳明(     
A.鼓励基层民众参与社会治理B.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社会动乱
C.心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D.基层社会自治的理想流于空谈
2023-08-30更新 | 46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中期,许多知识分子热衷于美术创作,如米友仁和父亲米芾创造了被称为“米氏云山”的画法。这种画法强调表达画家真切的感受,而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取悦于人。这类作品(     
A.迎合市井生活的需要B.深受三教思想影响
C.注重意境和情感抒发D.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2023-08-03更新 | 16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隆庆年间,传奇《浣纱记》以昆山腔上演,轰动了当时的剧坛,各地争相上演,大大促进了传奇的创作。万历年间,形成我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汤显祖是其中最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他广学博识,性格孤傲,不肯事权贵,致使其宦途艰难,后辞官归乡,潜心著述。他崇尚真情,认为“世总有情”,“人生而有情”,成为文学戏曲界反理学思潮的代表。其代表作为《临川四梦》,而以《牡丹亭》成就最高,该剧以杜丽娘追求爱情和理想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奇异故事,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摘编自周传家《中国古代戏曲》

材料二   作为一种全国流行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产生若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算起,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和明、清流行的昆腔、弋阳腔比较起来,它是从乾隆末年才开始逐渐形成的,比较年轻……各省官员为祝贺乾隆寿诞,纷纷进京献戏;以唱徽戏为主的四大徽班接踵进京,在祝寿以后仍留在京师演出,风靡北京城。四大徽班在演出中不故步自封,而是博采众长,同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昆腔、秦腔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成为一种属于板腔体音乐,唱腔以二黄和西皮为主的“皮黄”系统。

——摘编自赵伯陶《冷月清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成为万历年间“最杰出的剧作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剧的特点,并说明京剧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708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时期,孝廉虽来自郡国察举,而其时郡国所举,类多办职俗吏。但和帝、安帝时出现了“儒学陵替”“博士依席不讲”“学舍颓敝”。西汉孝廉本是以德取人的,东汉初年却实行了“授试以职”之法,强化了对吏能功绩的考查,强调循名责实、倚重法律。上述现象表明东汉初(     
A.新型官吏选拔制度的形成B.豪强地主势力影响政局稳定
C.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了挑战D.出现儒法与儒吏合流的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次国际会议上,通过中国一系列艰苦而充满智慧的工作,一些对新中国存疑虑甚至视中国为和平威胁的国家改变了认知,逐步认同和接受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巴基斯坦首相阿里说:“中国无侵略意图,共产党与非共产党国家能够合作。”上述外交活动(     
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超越意识形态B.积累了塑造国家形象的经验
C.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D.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
2023-05-30更新 | 1031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2023-05-26更新 | 373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流·和衷共济》

材料三   在对技艺的推敲、对规律的总结、对民生的眷念中,中华民族展现出非凡的创新精神与创造伟力。四大发明,耕作蚕织,制瓷铸铁,建筑园林,茶叶医药,天文地理……各项科学技术成就,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尽精微以求新知、致广大以惠亿民的探索精神。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汇·格物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2)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工艺学相关知识的著作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5世纪,一块据说是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臂骨,被亚平宁半岛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国王同基督圣徒的遗骨放在一起;有人甚至卖了一个农场去买一部李维的手稿。这反映出,当时(     
A.有编修史书的文化传统B.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广泛
C.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D.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2023-03-02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