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下图可知,中国(       
   
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此处极端贫困人口的定义为每人每日收入少于1.9美元。)
①改革开放大大改变了全球不平等 ②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主要贡献 ③极大改变了全球收入分布的格局 ④彻底解决了全球长期的贫困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9-29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徐光启主张将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倡导数学研究和应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130多项生产技术的数据,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数据,这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验数据分析B.明清的科学家致力于向西方学习
C.明清的科技体现了近代科学精神D.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
A.使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结合B.以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社会
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2022-03-09更新 | 38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变试题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2   中国部分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单位:元)

地区年份
20132014201520162017
北京29175.631102.933802.835415.737425.3
天津20418.722343.024162.526129.327841.4
河北10872.211931.513030.714247.515437.0
山西10118.310863.811729.112682.913664.4
内蒙古14877.716258.117178.518072.318945.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材料3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及比重变化情况(单位:%)

项目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1986——1995年平均每年增长18.814.913.3
“七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14.311.210.9
“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23.418.715.8
1985年比重60.327.212.5
1990年比重62.725.411.9
1995年比重66.023.810.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材料4   从神舟飞船把中国航天员送到“天宫”,到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从“一带一路”打开合作共赢的筑梦空间,到G20杭州峰会留下的中国印记刚刚过去的这些日子,人们为“行进中国”的脚步震撼之时,也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执政党。

今年国庆期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给出的两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1岁;1978年至2014年,作为衡量物质生活水准的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是7.9%,比任何国家都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相比都是最伟大的”。观察家感叹,“只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人民日报》(20161024日)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并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21-12-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截至2021年9月5日,近14亿人口的中国自武汉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到今天,共感染123181人,死亡5685人。3亿多人口的美国,共感染40761851人,死亡665463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美国不可复制中国抗疫奇迹。这一抗疫成效的不同主要是两国
A.经济实力不同B.思想观念不同C.政权组织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

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 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07-08更新 | 373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欧实际上处于冷战状态。那时,中国仅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虽于1950年初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尝试接触。1964年中国与法国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国与西欧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欧关系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许多西欧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新阶段。

——摘编自张林初《中欧关系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欧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面。在处理与欧洲关系中中国越来越自信,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初欧洲确实方方面面都比我们要发达和先进,而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不都亚于欧洲。尤其是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面,中国也乘上了新一轮发展的直通车。

——据石晶《从两大阵营到全方位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治理之道》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欧关系的演变,并指出这一时期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元朝时期,忽必烈下诏,命郭守敬组织天文测量。这次测量在全国设27个观测点,历经4年,取得了精确的数据。郭守敬亲临观测,编制出新历法。忽必烈按“敬授民时”的古语将其命名为《授时历》,在全国正式颁行。《授时历》的编制与颁行
①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②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推动了全国统一局面形成   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1965—1988年东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20世纪后期的东亚
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人均GDP年均增长率%
1965年5105.3
1988年20236.2
A.成为工业技术水平最发达地区B.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缓慢
C.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区域D.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接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