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A.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周礼C.宣扬礼法并用D.发展私学
2022-02-28更新 | 4664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诗句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一致评价是()唐李益《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当代冰雪红豆《七绝大运河》“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A.耗费国力B.激化矛盾C.加速隋亡D.促进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A.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B.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
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有许多提倡女子有才的小说,如《玉娇梨》中的白红玉能够代父作诗:《平山冷燕>第一回写了大学士山显仁以10岁小女所作《白燕诗》敬献给皇帝,皇帝龙颜大悦、称赞不已。明清时期这类小说的创作
A.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封建礼教B.弘扬了儒学的价值体系
C.推动了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D.寄托了士人的心理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2021-12-27更新 | 5424次组卷 | 3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
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2021-12-27更新 | 521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2021-09-27更新 | 362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8 . 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开学,第一年课程只设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第二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学堂的兴办
A.体现了维新派的改革愿望B.开创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
C.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嬗变D.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虽然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仅维持了百日,但其留下的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那个时期(戊戌维新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两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各依其不同的具体宗旨,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维新派人士在倡导变法的同时,也特别注意移风易俗的工作……戒缠足、禁鸦片、讲文明、重卫生、讲简捷、重效率、剪发辫、易服装、反跪拜、重女权等等,都是反映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的组成部分,都是除旧习、立新风的社会变革。

——李侃、李时岳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1-10-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0 . 宋代的王安石认为“以仁义礼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则天下莫不化之也”,他主持重注了《诗》《书》《周礼》,合称《三经新义》,并作为学校法定教材颁行全国。此举意在
A.营造变法的舆论环境B.改革官学的课程设置
C.修正儒学的学理缺陷D.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