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奉行“以法为本”“事断于法”“重刑处断”等司法原则,诉讼审判的程序和制度逐渐趋于规范化。汉代沿行秦时的证据制度,较为重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在司法领域出现了体现儒家思想的“春秋决狱”制度。唐代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备的法律与制度,死刑复审制度化、法律化。由宋迄清,古代司法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备,并出现了一些有特色的司法制度,如两宋的“鞫(审问)谳(检法议刑)分司”。明朝的宦官组织和皇帝亲军直接参与司法活动,司法畸形化发展。清代创设了一些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管辖。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史》

材料二1902年,清廷下令修订现行律例,要求“按照(与列强)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此后七八年间,颁行了《公司律》《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编成了《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等。

1906年,清廷改革官制,仿西方“三权分立”之意,明确大理院“专掌审判”。1907年,命在京师和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在省会及商埠等地分设地方审判厅和初等审判厅,于各审判厅内增设相应的检察机构。清政府力图在形式上模仿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司法组织,名曰“司法独立”,实际上审判大权仍操之于皇帝和地方大员手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司法改革经历了从“法制建设”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的多个阶段,这昭示着我国法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我国正走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阶段。可以说,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正在经历一场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革命。

——摘编自陈卫东《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司法改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司法建设的意义。
2021-06-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苏轼,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四川农村的殷实家庭,生活在重文轻武的宋代。他取法于王羲之、颜真卿等人,又是北宋“尚意”书风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书法作品呈现了丰腴劲秀端雅的特色。苏轼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情在胸中,意在笔下,心手相畅”,“随物赋形”“胸有成竹”,而“随物赋形”的思想深受“顺物自然”的道家思想影响。中年以后他在官场起起落落,各她转奔波,但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和政治上的失意,并未使他放弃对艺术与生活的追求,反而以充满乐观精神的生活态度,创作了《南轩梦语》《丰乐亭记》等传世书法作品。

——摘编自李青网刚(《苏轼“顺物自然”书法艺术观的时代寻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轼书法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轼取得书法艺术成就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新中国建立以后,借鉴苏联模式,建立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在近30年中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为了调动地方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1979年起,中国扩大了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贸易经营权,两省可以自由安排本省的对外贸易,其后此政策又推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不仅如此,一些中央部委也相继成立自己的进出口公司,一些大中型企业被允许经营自己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国家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批准外商独资企业,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引进产品技术的审批权也逐渐下效到地方,同时也给地方一定的外汇留成比例,这些都极大调动了地方开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1985年起,外经贸部不再制外贸收购计划和调搜计划,而只下达国家进出口总颤的指导计划。1979~-1987年间,全国组建了200多家外贸公司,1979年的11倍。

——摘编自黄汉民孔令乾鲁彦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外贸体制变迁: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1987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9-1987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魏推行的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士族官僚支持下的西晋王朝建立后,民屯制度正式废除。之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官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西晋平吴以后,晋武帝开始推行占田制。规定,凡是立户丁男,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70亩,女子30亩。一品官有权占田50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如果以占田之下农民的负担与屯田之下农民相比,显然有所减轻,特别是解除了屯田之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占田制对官僚士族占有土地、人口也有一定限制作用。《晋书食货志》中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这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田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景象。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50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恒昌,1907年出生于辽宁辽阳。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被工友推举为车工组组长。抗美援朝开始后,1950年10月24日,一辆满载着人员和设备的列车秘密从沈阳出发,“马恒昌小组”的所有成员举家迁往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北迁79天后,工厂顺利开工,在“马恒昌小组”的带领下,当年就完成了军工急需的弹头机、火帽机、装药机等多种设备,并成功地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升降铣床和251型镗床。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马恒昌小组”完成了14年的工作量,这是共和国史上的第一次劳动热潮,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文革”期间,马恒昌始终不离开车间、机床。30多年间,马恒昌一直住着16平方米的平房,直到1983年12月身患重病才搬进了工厂新盖的楼房。1985年5月17日,第五次手术后,马恒昌为节约住院经费,坚决要求出院回家。在回齐齐哈尔的软卧车厢里,马恒昌对儿子说:“这个小组别再叫我的名字了,这名字已经让我享用一生了。”

——摘编自成露《开国劳模命运追踪》


(1)根据材料,简述马恒昌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恒昌身上体现的优良品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善兰,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鸦片战争激发了他科学救国的思想,他认为“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学明也”。从此他在家乡刻苦从事数学和天文历法的研究工作,并开始了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生涯。他先后翻译了《代数学》《天文学纲要》《重学》《植物学》等著作。他翻译的植物学词汇,至今还在使用并东传日本。他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出版了代表当时中国数学最高水平的著作《则古昔斋算学》,提出了驰名中外的“李善兰恒等式”。1868年,他北上就任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其间审定了《同文馆算学课艺》等数学教材。他潜心科学,淡于利禄,虽官居高位,却从未离开过同文馆教学岗位,直至去世前夕也没有中断过科学研究工作。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善兰倡导科学救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善兰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
2021-06-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夏禹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秦国商鞅下令将全国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秦始皇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根统计制度。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唐朝进一步改进。明朝推行“户帖制”,将居民人口逐户登记在册,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统计为10684435户,56774561人。英国学者卡尔津看到这样的“户帖”后惊叹不已,称其为“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的人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已经与现代人口普查一致。

——摘编于彭欣《中国古代的人口普查》等

材料二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根据20106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10时。新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49年毛泽东指出:“人多力量大”,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1982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00818万人,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90年人口普查是为了查清中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摘编于《全国人口普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普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普查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3日,在吕宋岛的马尼拉,河北岸的信奉基督教的华人居住区,晨钟都相继敲响。来自中国沿海港口的平底帆船,现在已经开始抵达这里。

1688年的世界上,正是这些帆船构成了把各地区联系起来的纽带。西班牙的大型帆船(alleon)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经济上看,马尼拉是17世纪下述两大重要经济活动的交汇点:一个是西属美洲银矿出产的白银大量流入,另一个是华人们的门类齐全的制造业的商业企业。无论是哪一年,都会有一两艘西班牙大帆船,从阿卡普尔科穿越太平洋,把“新世界”出产的白银运到马尼拉,以购买中国丝绸、中国和印度的棉织品,以及“新世界”需求量甚大的其他精美消费品。

于是,“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浮出了水面。

——摘编自约翰·威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

材料二   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货币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在近代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

——摘编自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汇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是一部“世界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工业“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这句话的认识。
2021-05-28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优待重用老臣,封陈平和周勃分别为左右丞相,大力安抚刘氏宗室、诸侯,使他们承认文帝的统治,把自己亲信安插在中央要害部门,这样就协调了三部分人的关系,从而为“文景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文帝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废除了汉律中沿袭秦律而来的如肉刑、株连刑等“不正之法”。此外,文帝继续“与民休息”,田租从“十五税一”减到“三十税一”,再到“除田之租税”,徭役也减为“三年而一事”。汉文帝还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很快就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针对南越、匈奴等边境少数民族问题,汉文帝与南越谋求和平,使其在不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设置属国,接受汉朝统治;而对匈奴则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和亲,另一方面加强防守,令匈奴无隙可乘。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从小就和哥哥弟弟一样,学习兵书、典籍和骑射。因此秦良玉极富胆略,擅长骑马、射箭,兼通诗文。在清军入侵辽东的时候,朝廷下令各地土司率兵支援。秦良玉全家齐上阵,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弟弟秦民屏重伤突围。得知消息后的秦良玉忍住悲痛,在山海关附近与清军作战,大败清军。朝廷为此特意嘉奖,踢秦良玉诰命夫人,进二品服。秦良玉返回重庆后,恰逢永宁土司奢崇明造反。奢崇明为了专心对抗朝廷大军,便派人四处安抚周围的地方军队。性烈的秦良玉抵制诱惑,平定了奢崇明叛乱。清军攻破北方多城,威胁到了京师,朝廷号召各地勤王。秦良玉得知后立刻变卖家产充当军饷率军勤王,昼夜兼程来到京师。

在中国历史上,秦良玉是二十四史中唯一单独载入列传(而非后妃传、列女传)的巾帼英雄,也是唯一凭借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崇祯帝写诗:“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摘编自《明史·秦良玉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良玉的英雄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良玉的优秀品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