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17世纪,英国与荷兰激烈争夺香料贸易的独占权。1621年,荷兰采取“废掉香料森林”的做法,下令将摩鹿加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上的香料树全部砍掉,以达到在其他岛屿控制生产和贸易的目的。荷兰殖民者的做法(     
A.改变了殖民地生态结构B.导致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C.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D.摧毁了殖民地香料贸易
2023-07-01更新 | 551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元时期是久别重逢型故事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类故事多呈现普通人、下层官吏的人生陡转与命运剧变,重逢角色包括情侣、夫妻、父子等,情节带有传奇色彩,重逢方式幸运而奇特---有动物引出相认、有神灵护佑等。这类故事(     
A.推动家庭关系出现新变化B.受三教合一思想潮流影响
C.折射出乱世下的社会心理D.彰显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
3 . 《九章算术·均输》第25题:“今有程耕,一人一日发七亩,一人一日耕三亩……今令一人一日自发耕耰种之,问治田几何?”《九章算术·商功》载:“今有穿地积一万尺。问为坚、壤各几何?”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A.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B.重视理论的推导证明
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D.与商业活动密切结合
4 . 罗马共和国裁判官主要职能是从事民事司法裁判活动。裁判官并不给予当事人某种权利,因为只有法律可以这样做,但他可以给当事人提供某种程序性的救济措施。法学家马尔其安形象地称裁判官法是市民法“活的声音”。这表明罗马法(       
A.逐步走向了成熟并臻于完善B.蕴含了追求正义的人文精神
C.有效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D.加强了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
5 . 公元前406年雅典海军打败了斯巴达,但因为未能及时打捞落水船员而让雅典人群情激愤,致使多名将军被审判处死,两年后雅典被迫向斯巴达投降。历史学者格罗特评价这场审判:“这是一种非常粗暴的不公正和不法行为,给那些通过决议的人,以及全体雅典人,带来深深的耻辱。”这一事件(       
A.体现了公民大会掌握了司法权B.说明雅典民主程序遭到严重挑战
C.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已名存实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胡适在谈及文学改良时用“革命”一词去区别“改良断裂式的‘革命’是有意的鼓吹……初看去很激烈,其实只是《三百篇》以来的自然趋势……那是自然的进化.不用有意的鼓吹去促进他。”胡适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有利于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播B.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
C.推动了儒学文化的近代转型D.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95年9月,教育法正式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995年11月,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985工程”,重点支持若干所高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这些举措(       
A.表明制度变迁影响教育的普及B.旨在塑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
C.利于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确保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是晚清船政部门赴欧留学人员专业分布情况。这一分布情况表明当时(       
专业社会科学理科

工科

民用

军用

国际公


经济


炼钢营造无线电工程筑路机械制造测量造舰驾驶鱼雷潜艇轮机飞机陆军火药战术枪炮
人教(人)7221222242362335212185
A.政府注重培养近代公民意识B.师夷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
C.洋务官员旨在推动教育发展D.求富成为洋务运动的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时期,政府规定:“凡使臣进贡,沿途关支康(发放粮食)给口粮”,并支付接下来行程的银财。番夷土官使臣抵达北京后,则安置于会同馆,茶饭柴薪也完全由明政府免费供应,“量其来人重轻合与茶饭者,订拟食品桌数,扎付膳部造办”。这些规定(     
A.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明政府的负担B.利于推动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D.旨在宣扬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思想史上,理欲观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先秦孟子提倡寡欲,用道义来限制人们的私欲;北宋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至南宋,政权的偏安一隅,朝廷的穷奢极欲,地方官吏贪贿日盛,社会纲常日渐败坏,使得朱熹推出了一套新的理欲观。其中,朱熹认为“理”是道德本体与原则,而君臣、父子、夫妇则是千古不灭的伦理。朱熹肯定了人之合理的欲望,认为人性本善,但因受利所蒙蔽,违反恻隐之心,以致违背天理,而过度的欲望使是人心之病害,是需要去除的,以恢复本然的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马毓璘《试析朱熹的理欲观》

材料二李贽曾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说的“私”是指百姓的自然之欲,并将这种自然之欲等同天理良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这种物欲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是人人皆俱的自然属性,正求“富贵利达”是人的普遍本性。私欲正体现了人的真性情,人们追求私利的无限热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私欲才能顺应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潭兵《两种理欲观的时峙—王夫之批判李资的根源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欲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理欲观与朱熹理欲观的不同,并谈谈你对李贽理欲观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