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1 . 印度佛教认为果报不论现报、生报或者后报都是个人的事。传入中国后,慧远认为:一人得道,其功德“泽流天下,即使内乖亲子的关系,也不违其孝”;果报可以此生世世承负,也可在一个家庭内父子相承,代代承负果报。据此可知佛教(     
A.吸收儒家伦理逐渐本土化B.增强理论性思辨性日趋系统化
C.传入中国后开始世俗化D.迎合统治者的需求不断政治化
2 . 包山楚简记载了战国时期楚国居民的身份,其中多将居民称为某地人。简书中所记载的地名尚、字陆、巢、罗等,这些地名大致是楚国的县、邑、里。这反映出战国时期楚国(     
A.最早确立了郡县制B.等级观念的弱化
C.贵族政治彻底崩溃D.社会转型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代政区层级多,且采取复式统辖关系,因而形成了一套复杂烦琐的行政区划体系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一制度设计(     
A.强化了中央集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降低了行政效率D.导致了冗官现象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萧启庆指出,“元朝部分儒化程度较深的色目人和蒙古人逐渐成为士人,他们和汉族的士人相互交往,逐渐形成了一个超越族群的多族士人圈”。这一现象的出现(     
A.缘自统治者平等的民族政策B.说明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C.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D.消除了元朝存在的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在评论明清时期的某部著作时说:“一百二十多幅图画既说明技术,又描写人物,详细地描绘了农业、手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等各行各业的情景。”这部著作最有可能是(     
A.《梦溪笔谈》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6 . 下面所示目录摘编自某一历史著作。图中隐去的第二节主题最可能是,晚清(     
A.社会矛盾的尖锐B.封建统治走向瓦解
C.管理制度的变化D.效法西方改革官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三国时期,“虚封”现象大量出现。如:刘备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魏境)牧;魏国任孙壹为交州(吴境)牧;吴国任丁奉为徐州(魏境)牧。这些现象的出现(     
A.暗含了各国实现统一的愿望B.旨在防范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C.有效激发了部下进取的斗志D.反映了吴蜀联盟瓜分天下的目标
8 . “盐”在汉代被称为“国之大宝”,所谓“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下令实行盐业官营制度,由政府统一专卖并管理。汉武帝的做法(     
A.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为国家统一集聚了物质力量D.确保了封建国家的稳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8年1月,中国新诗体首次出现在《新青年》4卷1号,所载9首诗中有刘半农的两首白话诗:《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后来被顽固派视为“非圣无法,罪大恶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B.思想层面革命运动任重道远
C.民主与科学的渲染力度有限D.文学革命亟需动摇儒学根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自隋朝为了加强对尚书令的牵制,启用皇帝最为信任之人,其任命就多了份特殊性。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位,因为他曾任尚书令一职,“其后人臣莫敢当”,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的职衔,于是尚书仆射成为了实际上的尚书省长官。公元662年,唐高宗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这一现象(     
A.维护了君主专制B.制衡内朝势力C.加强中央集权D.维护国家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