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进行“土圭测景(影)(下图) ”。据《周礼》记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乃建王国焉。”据此可知,周公的“土圭测景”活动(     
A.促使分封诸侯局面出现B.蕴含政治文化双重意义
C.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D.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特征
2 . 明代,文官编织了名目繁多的社会关系网,并美其名曰“谊”,如“出生于一省一县,是为‘乡谊’。同一年考中举人或进士,是为‘年谊’”,还有婚谊、恩师之谊等。“谊”现象的出现(     
A.易造成对专制皇权的威胁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C.推动了基层行政效率提升D.增强了领导阶层内部凝聚力
3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上英美的态度既刺激了法国自以为欧陆霸主的自尊心,也伤害了暂时遭 难的大德意志主义的民族主义的虚荣心。法德两国的民族精英,如德国新闻记者奎塞尔 声称:“战争使欧洲大陆的经济四分五裂并使欧洲的人民,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处 于被两个盎格鲁一撒克逊的世界强国奴役的危险之中。欧洲的重建不可能在一个全洲规 模经济之外的其他基础上进行。”法国《费加罗报》的著名编辑卡普斯也发表了一系列社 论鼓吹这种观点。这种主张甚至影响到了政府官员。1923年1月法国出兵占领鲁尔区的 同时,负责商务关系的副部长写信给莫内说:“我们正处于欧洲经济重建的道路上。我们 不能把德国视为一个应予惩罚的被征服者,相反在美国面前德国人和法国人是坐在同一 条板凳上的。”1925年10月,英、法、德等七国签订《洛迦诺公约》。1926年9月,德、法、比 等国签订《国际钢铁协定》。

——摘编自康春林、邸文、金海著《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法德两国提出的共同愿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法德两国提出的共同愿望。
2022-11-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有训(1897—1977年),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他对动手实验有农厚兴趣,且有顽强钻研精神。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1925年在芝加哥大学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证明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驳斥了对康普顿效应的各种否定。康普顿效应的发现是近代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有人把它的发现称为物理学的转折点。1925年,谢绝康普顿的挽留,回到中国。先在江西南昌筹建江西大学。1927年受聘为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受聘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梅贻琦、叶企孙和吴有训在国立清华大学提倡着重基础、着重质量、重启发忌灌输、理论与实践并重、民主办系、团结协作,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针。解放后,吴有训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摘编自沈慧君等《吴有训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有训的优良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有训所取得成就的历史意义。
2022-11-08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自由化已消除了全球性金融活动曾面临过的人为障碍,而 技术则减少了来自自然属性的障碍。计算技术、信息处理和电子通讯等方面的进步…… 能使各种机构更有效地控制其风险的信息系统。”由此可知(     
A.金融市场的国际协调成为可能B.科技进步导致经济全球化受阻
C.贸易自由化造成金融风险扩大D.技术研究与开发走向了国际化
2022-11-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中的资料反映出(     
资料来源
“建阳版本书籍,上自六经,下及训传,行四方者,无远不至。”南宋•朱熹《建阳县学藏书记》
“宋三百年间,锓板成市,板本布满于天下。而中秘所储,莫不家藏而人有。”元•吴澄《吴文正集》
“闽建阳有书坊,出书最多,而板纸俱最滥恶,盖徒为射利计,非以传世也。”明•谢肇淛《五杂姐》
“是宋时士大夫以刻书为风尚。世传宋刻书所谓司郡刻者,皆可支领公使库钱。”清•叶德辉《书林清话》

A.封建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B.宋代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C.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大众化D.售书为商人主要谋利渠道
2022-11-0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马丁•路德强调:“一个人若能坚定他对上帝的信仰……就能免于自身世俗欲念的束缚、 免于所有邪恶力量的诱惑、免于埋怨外界、甚至免于法律的约束;因为他的美德,自自然然地从他的信仰流露出来,不需再给予任何要求。”这说明,马丁•路德(     
A.提倡人的美德来源于知识B.意在剥夺教会的世俗统治权
C.对世俗社会持有不满态度D.认为信仰独立造就个人自由
2022-11-0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初年,中央军队以南、北军为核心,但由中央直接指挥的还有三支比较特殊的军队。建武六年(30年)“罢郡国都尉官”,取消郡国四种常备军和每年一度的都试制度, 郡国军队只用于维持地方治安。据《后汉书》载:“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未尝复言军旅”,“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建武十三年(37年)后,相当于三公地位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还有前后左右将军不再常设,只在战时临时任命。南阳太守杜诗上书:“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刘秀采纳了杜诗的建议。但东汉地主豪强有为数不少私人武装(部曲和家兵),每年二三月份或八九月份,地主对他们的 私人武装进行战争训练。

——摘编自漆侠主编《大一统初期的变奏曲》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光武帝军事改革的影响。
2022-11-07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革命之前和革命之初,英国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王室的领地收入等封建收入维持,虽然国王和议会围绕征税权在进行斗争,但税收并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英国革命中和革命后,消费税和土地税制度建立起来,关税也进一步增加,最终形成以土地税、消费税和关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税收格局,国家财政收入也以这三种税收为基础。 据统计,1689—1714年间,英国财政总收入为1.196亿镑,其中议会批准的直接税收入占39.98%,议会批准的间接税收入占56.9%,而王室财产收入仅占1.09%。英国财政革命完成了由“领地国家”向“税收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梁发芾《财政革命开启近代英国强盛的先机》

材料二   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了《关于统一国家经济工作的决定》。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公粮和城市税收。《决定》规定,公粮除地方附加粮(一般为正粮的)外,全部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税收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收入统归中央财政部调度。从第二季度始,中央已不再需要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物价从3月份基本稳住,4、5月连续下跌,中国连续12年通货膨胀的历史至此结束。从1980年起,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确定地方财政的包干基数,若结余则上缴中央。1988年以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从1992年开始,已有辽宁、浙江、重庆、武汉等九个省市正式进行分税制改革试点。对财政收入支出重新修定,按照以税种划分原则,扩大了地方财力,中央则从共享收入的增量中分得一些 财力。

——摘编自孙文学、齐海鹏等编著《中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财政体制的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对财政体制作出的调整及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中英两国财政体制变迁中得到的启示。
2022-11-07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英国学者维尔曾如此描述:“(美国)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就如同19世纪早期在英国那样,可以经常强有力地听到在政府各部分之间要有‘和谐’的要求。有人提出, 现代社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要求有负责的政府权力机关采取协调行动。”该观点意在说明,美国(     
A.借鉴了英国社会政治体制B.经济受战争影响陷入困境
C.扩大总统行政权的必要性D.无法实施权力分立与制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