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中强调,法律是“圣王”发明出来以遏制百姓之“恶俗”的工具。朱元璋曾说:“刑者,人君用之以防民。,君之于民,如天之于物。”严复说,中国秦代以来一直是“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夫如是,虽有法,亦适成专制而已矣”。英国中世纪时期由贵族与骑士、市民等主导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政治文件,如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规定:国王无全国公意许可,不得任意征收贡金和代役税。1628年等级会议向英王提出的《权利请愿书》规定:凡种种害民之裁央、行为、措施,今后皆不得据为先例;国王要遵守法律,增进人民的幸福与安全。

——摘编自万颖《论近代以前中西方法律的本质差异》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对经济进行一系列立法改革,议会几次颁布《工厂法》,严格限定童工和女工每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为9小时;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案;通过《煤矿法》规定,井下作业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1855年,英国颁布《有限责任法》规定,股东仅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摘编自曹永军《社会转型与19世纪英国法律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与中古时期英国在法律上的显著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经济立法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中央监察机关为御史府,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佐丞相之职,御史府附从于相府之内。汉初承用秦制,御史大夫既为副丞相,又是监察长官。汉朝中央监察机关由司直、司隶校尉和御史府组成。司直属于丞相府官员,主要负责行政系统内的监察,集行政与监察于一身。西汉后期至东汉,御史大夫转为三公之一,御史中丞不再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成为独立的最高监察长官。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评析》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划分全国为十三部监察区,每部设刺史一人,负责定期监察工作。汉武帝还亲自参与制定适用于刺史的监察法律《刺史六条》。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定期分巡各道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加至十五人。刺史和监察御史品秩虽低,但有权巡按郡国和州县长官,百司畏惧,是皇帝的耳目之司。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中央监察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地方监察的特点,并简评汉唐的地方监察制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殖民帝国的灭亡、柏林墙的倒塌以及冷战的结束使得战后最为明显的政治障碍消失了。然而远在此之前,文化和技术上的进步已经在打破边界方面开启了类似的进程。(西方媒体)通过展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品,传播共产主义阵营解体的每个篇章,电视事实上已经推动了结束冷战的革命。如克里斯蒂娜·马茨蔡特证实的那样,在柏林墙被推倒前,她只是在电视上看过西柏林。东德人接受的全球消费文化的最早产品是可口可乐,是由西柏林的商店老板提供的。与贸易和商业组织一样,文化行为也已经被全球化了,在信息、观念、品味和价值的持续流动中不断发展。20世纪末,部分地得益于技术和通信上的进步,信息和文化行为真正被全球化了。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斯尼公司的一句流行广告词总结了通信发展的影响:世界终究太小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州地区煤炭储藏量十分丰富,质地优良,其开采历史可以上溯到北宋神宗时期。1870年后,洋务运动由求强转向求富,徐州煤矿的近代化开采也于此时被提上日程。1881年秋,左宗棠任用胡思燮主持徐州煤炭开采。胡思燮聘请英籍煤矿工程师巴尔到徐州进行实地查勘,还依西洋公司之法筹措资金,购买西方近代机器,使用新式工艺进行开采。1884年后,煤矿进行改革,撙节开支,土洋结合,整顿矿场,征集新股,徐州煤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摘编自余明侠《晚清时期徐州近代工业发展概述》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徐州煤矿残破不堪。由于煤炭销量欠佳,矿方拖欠工人工资,劳资纠纷不断。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废除把头、民主改革和技术革新等一系列的运动,再加上国家的不断投资,煤矿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的艰苦奋斗,不仅使老矿区重新焕发了生机,还陆续建立了一系列新矿井。

——摘编自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徐州煤矿近代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徐州煤矿渡过难关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雅典人在成为公民前,必须到阿革劳罗斯神庙庄严的宣誓:“我决不污辱神圣的武器,我决不在战斗中抛弃伙伴,我将独自或与众捍卫一切神圣的与崇高的事物,我将不是削弱而是扩大祖国的威力与光荣。”这一举措(     
A.限制了公民权力滥用B.保障了民主政治的运行
C.培育了公民参政能力D.增强了公民的城邦意识
2022-11-15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后,国际银价大幅度下滑,美国白银工业遭受巨大打击,白银利益集团损失惨重。1932年罗斯福为获得国会中白银集团成员的支持,赢得总统选举,同意当选后发展美国白银工业,提升白银价格。1934年6月罗斯福签署了白银国有化法案《购银法案》,规定美国要在世界市场上大量购买白银,白银在美国国家货币储备中与黄金的比例要提高到1/4;美国购买白银的数额必须维持到通货储备达到既定的平衡量,或每盎司白银市场价格达到1.29美元为止。白银法案出台后,美国政府开始向世界大量收购白银,这极大地提高了世界白银的价格,导致世界银价出现非理性暴涨。

——摘编自李爱、1934年美国白银国有法案与中国白银货币危机探究》

材料二国际白银暴涨,造成中国货币的升值,产品出口的大幅下降,白银的大量外流,大批工商企业倒闭、失业激增、市场混乱,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国民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制度,推行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对白银进行管制,明确了法币的无限法偿资格。经过法币制度的改革,国民政府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脱钩,彻底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各方面开支的猛涨,国民政府运用发行纸币弥补财政亏空的手段来支持军费和财政开支的增加,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了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摘编自刘斌、张嘉友《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度的变迁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购银法案》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2022-11-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60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逐渐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全国绝大多数督抚都出自湘淮系,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的手中。这一局面的出现(     
A.完成了军队的西式改革B.便利于国家的直接控制和指挥
C.导致了满清王朝的垮台D.致使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贽以“无畏斗志”和“开拓精神”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发展人们的“自然之性”;反对封建等级制,提出“侯王与庶人同等”的平等思想;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李贽将其异端思想言行置于整个儒教社会制度及正统观念之下,就其思想的社会影响而言,李贽在总体上和本质上是反孔的。

——摘编自王宝峰《李贽尊孔与反孔问题的诠释学意义》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他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道德”,“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因为“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惟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陈群《西方文明有“儒学基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反孔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霍尔巴赫的尊孔主张。
9 . 1581年,一些伦敦富商在地中海东岸成立了利凡特股份贸易公司,伊丽莎白女王为该公司投资了4万英镑,并向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英国的这些举措(     
A.促成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B.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
C.确立下英国海上贸易霸主地位D.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2022-11-14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罗马继承法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遗嘱继承优先的传统,阿德里亚努斯皇帝一语道出了罗马法把遗嘱继承置于法定继承之先的真谛:“我没办法选择儿子,可我有办法选择继承人。”这反映出罗马继承法(     
A.尊重公民个人意愿B.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注重调解经济纠纷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