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洲际贸易更多沿袭了旧有模式,只是在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贸易模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胡椒粉在16世纪初属于奢侈品,慢慢的它就变成了普通的大宗商品。随着贵金属的地位在17世纪的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在新大陆建立了殖民地,糖、烟草、兽皮,甚至木材逐步成为欧洲进口的主要商品。而欧洲向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多数为制成品,后者所占体积不大,但留出来的空间就可载上前往新大陆的移民。与东方的贸易情形大为不同,从与这地区直接接触的一开始,欧洲人就苦于拿不出任何商品来交换香料和其他理想的商品。因此,所谓的欧洲"贸易"实际上大多是掠夺。如果掠夺不成,就跟亚洲人交换大炮和军需品。亚洲人更多的是要求交换金和银,然后储存起来或做成珠宝首饰。总而言之,亚洲大量吸收了欧洲金属货币。直到18世纪,随着英国征服印度,这种贸易平衡才被打破。

——据(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材料二   厦门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的进口贸易一般比较稳定。鸦片长期是最大宗的进口货物,棉花和棉织品次之。19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奢侈品的鸦片进口大量减少,杂货类进口价值快速增加,其中增加值主要来自大米和新兴的煤油、火柴、面粉等洋货……甲午战争以后,各类商品进口类别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棉布类比战前增加了一倍,达到40余种,杂货类比战前增长了将近三倍。……开埠以后的厦门一直是一个商业城市,城市工业不发达,所以很少进口生产资料。在西方工业制成品杂货类中增加的主要是各种消费资料,品种繁多、五花入门。……随着厦门商业的日益发展兴旺,厦门的商人组织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到19世纪末已经形成了"十途郊"的行业公会的组织形式。(“途郊”中的“途”是行业的意思,“郊”则专指顶盘商,即直接从生产商购货的批发商)。1904年厦门商会的正式成立才成功的对传统商人组织进行了近代化的整合。

——摘自刘良山《近代厦门对外贸易发展研究(1862-19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17世纪以前相比,17-18世纪洲际贸易变化的新特点,并简析17~18世纪“亚洲大量吸收了欧洲金属货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90年代以后(甲午战争以后)厦门商贸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这种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2 . 下面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78年到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情况柱状图。图示材料表明我国(     
A.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转向中等收入的国家
B.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趋于增强
C.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D.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最突出
2022-11-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巩固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6年,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在致美国国务院的电报中指出,虽然苏联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但他坚信美国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该外交家的自信表明(     
A.美国妄图推卸冷战的责任B.苏联的世界影响尚不及美国
C.军事遏制苏联并非美国上策D.美国称霸世界具有整体优势
2022-11-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巩固卷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迄今所知有关英国咖啡馆最早的绘画。这幅1674年的木刻画来自保罗·格林伍德的一张“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的广告单页。这一广告单页可佐证(     
A.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影响深远B.世界市场得到了拓展
C.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的增加D.自由贸易原则的流行
2022-11-15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巩固卷历史试题
5 . 1919年6月,有评论称:“民国以来,所谓‘民意’者,或为一二人所假借,或供一党派之利用,从未尝有真切肫恳之表示。惟此次学商界之行动,始可谓之真正民意也。”当时评论中的“民意”主要是指(     
A.保国会、护宪法B.反专制、争国权
C.求民主、图共和D.反垄断、倡自由
2022-11-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巩固卷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的是蒙古政权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的情况。由此可知,元朝建立前夕(     

设置时间

机构名称

机构职能

1260年

中书省

总理全国政务

1263年

枢密院

掌管全国军务

1264年

总制院

主管全国佛教及吐蕃、畏兀儿地区军民之政

1268年

御史台

执掌全国“黜陟监察”


A.政治体制继承与创新并举B.蒙古社会完成封建化转型
C.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D.行省制度的基础得以奠定
2022-11-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巩固卷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奥斯古德曾说:“国家利益被理解为一种只对国家有利的事态。导致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国家利己主义动机,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的,它是国家集团自私的表现。”美国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森奥在考察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历史时写道:“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政治分析和政治行为这两种意义上均被加以使用。作为分析工具,它用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作为政治行为的手段,用来为某些政策进行辩护,提出谴责,或加以肯定。”

——摘编自蔡华堂《论国家利益的实质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家利益”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摘编自毕东海《棉花的革命》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程式诉讼为古罗马时期的主要诉讼形式,古罗马时期争讼程序是程式诉讼的中间性程序。当事人通过在执法官面前缔结契约来界定争议的事项和范围,这表明罗马法(     
A.强调突出人文主义的特征B.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C.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D.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性原则
10 . 下面为1786~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转售棉花数量表(单位:担)
年份数量年份数量
178693572179132307
1796171554180156063
18063547791811294992
18164638671821345147
18263938431831443238
据表可以推知(     
A.英国积极的拓展中国市场B.英国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D.中国自然经济已逐渐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