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大地震,造成6万——10万人死亡,包括40多座教堂、200多所大小修道院在内的大量建筑被摧毁。震后,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探究与思考,启蒙哲人也趁机鼓动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上帝惩罚”说受到普遍质疑。这说明(     
A.天主教会权威受到全面冲击B.科学理性成为18世纪主流
C.突发事件加快科学理性传播D.宗教和科学都无法解释自然灾害
2024-04-02更新 | 264次组卷 | 12卷引用:青海西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912-1949年我国工业增长速度表(分时段)。根据上表可知,1912-1936年(     
分时段工业增长速度(1912-1949年)单位:%
时期增长率时期增长率
1912—1949年5.61912—1920年13.4
1912—1936年9.41912—1942年8.4
1923—1936年8.71926—1936年8.3
1928—1936年8.41928—1942年6.7
1931—1936年9.31931—1942年6.7
资源章长基:《1912-1949年中国的工业生产》,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311页。
A.民族工业企业迅速发展B.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成效不佳D.我国民族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2023-12-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由此可知,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A.解决了各民族之间矛盾B.加快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C.传播了“大一统”思想D.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023-10-19更新 | 677次组卷 | 2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 (   )
A.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阻碍了新经营方式的发展
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2023-09-11更新 | 340次组卷 | 5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孟德斯鸠看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行政权从属于立法权,行政权是不专制了,但如果议会至上,那么议会也会形成专制。”基于此,孟德斯鸠(       
A.认同人民主权观念B.坚持社会契约至上C.强调天赋人权原则D.完善分权制衡理论
6 . 卢梭不仅是哲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位广闻博识的植物学家。伏尔泰在文学、哲学启蒙著作外,还在研究牛顿物理学新成果基础上写下了科学著作《牛顿哲学原理》。康德在46岁之前的主要著述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这说明了(     
A.科学思想是启蒙思想的大前提
B.大思想家都是文理两科兼修的
C.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息息相通
D.自然科学推动了欧洲国家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中也有“作者之所忧患”,体现了“革虚而致实”的理念。这反映出魏源(     
A.强调中体西用的价值理念B.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潮流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图存之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0年6月,慈禧太后向英、美、俄、法等十一国宣战。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划牵线下,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了互不侵犯协议,史称“东南互保”。这反映了(     
A.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B.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C.清廷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D.东南各省督抚民族国家意识浓厚
2022-12-23更新 | 423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郑和下西洋后,仅永乐元年至二十二年,占婆18次,暹罗22次,满剌加15次,苏门答腊13次,爪哇15次,甚至不少国家国王也慕名而来,有4个国家11位国王到过中国,其中3位因仰慕明朝文明,病逝时要求“体魄托葬中华”,并立遗嘱给予子孙“世世毋忘天子恩”。这反映出(     
A.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深远影响B.朝贡贸易体系正式确立
C.明代与亚非国家经济交流密切D.中外交流形式出现嬗变
2022-12-23更新 | 658次组卷 | 1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汉唐大一统时期,大漠草原并不是传统华夏族适宜农耕的地区,击败草原游牧民族也只是为了开疆拓土或者维护国家的安全。元朝的建立,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该学者旨在强调(     
A.汉唐帝国地方独立性较强B.元代文化专制政策得到了推广
C.汉唐以来大一统进程缓慢D.元代大一统推动民族交融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