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毛泽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定的一个重要方针。进行经济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只要有可能,尽 量争取同一切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发展国外市场……早在 1954 年,他就指出:“我们这 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 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

——逄先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力更生和对外交流关系的构想》

材料二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 周年。20 年来,中 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关税总水平由 15.3%降至 7.4%,低于 9.8%的入世承诺;中国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 2300 多件,地方政府清理 19 万多件,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20 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 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 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这 20 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 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 20 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 20 年。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1213日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全国多地举行悼念活动,纪念死难同胞.中国抗日战争使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在中国造成一次性800人以上伤亡的惨案至少173个;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为358万,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等等.


上面是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一组数字,让亿万炎黄子孙重温历史并再一次重新审视和思考.青葱维护人类文明成果的高度和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深刻阐释抗战胜利的历史内涵.
2022-09-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11月,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华沙举行,8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法国的约里奥·居里教授担任理事会主席,毕加索的《和平鸽》被确定为该组织的象征。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议在每个国家建立国家和平委员会。世界和平理事会是世界和平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一个反帝国主义,倡导普遍裁军、民主、独立、和平共处的国际群众运动组织。世界和平理事会数十年来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理论,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积极进行关于抵抗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形式攻击的理论探索。同时,世界和平理事会开展了各种反帝实践活动,如组织国际会议,探讨解决世界困境的方案,为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发起示威游行活动,举行各种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等。

——摘编自余维海《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历史演进、理论主张与实践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的影响。
2022-04-11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法罗群岛(丹麦)在2017年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发生50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体现原始积累的时代背景B.明确了国际法的主体对象
C.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D.高举起科学和理性的旗帜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隋唐王朝相继屹立的数百年中,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一切一切,是不涸清泉,滋润着后世。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材料二   说起隋唐,外国亦早已熟知,当第一艘遣隋使船于公元607年抵达中国港口,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隋唐帝国,声威远播,成为著名的古代东方帝国。

——以上均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材料三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促使社会重视文化与教育,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华日报》创刊后,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每个“五四运动”纪念日,都会登载各类文章以纪念五四运动。下图为1938年5月4日发表的社论《纪念五四》内容摘录。这些纪念文章
A.有利于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表明国共力量的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抨击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态度D.反映了五四精神内涵已经彻底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纪念大会上讲道:“(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次大会纪念的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西安事变
8 . 古代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今天,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2017年习近平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材料四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丝绸之路精神的主旨。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文明。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指导了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C.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策略D.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0 . 费城76人队作为美国NBA中的——支老牌球队,其队名是为了缅怀美国的开国先贤,他们在费城签署了一份宣告美国诞生的重要文件。它最有可能纪念的是美国
A.独立战争的开始B.《独立宣言》的发表
C.美国内战的爆发D.《宅地法》的颁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