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6 道试题
1 . 工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强制性劳动,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工厂制度下的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B.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D.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时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023-03-30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澳大利亚成立移民部,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1958年的官方宣传册——《澳大利亚需要所有这些人》,继续宣传和鼓励吸收外国移民,并反复强调来自英国的技术移民的重要性,与澳大利亚有着紧密的联邦和家庭联系的英国,为我们提供了易被同化的移民。英国向我们派遣了数十万具有共同背景和语言的人,他们拥有高水平的行业技能和类似的行业标准。1949年1月至1957年9月,在从英国接收的援助移民中122,741名“养家糊口者”(家庭中有工作收入的人)中,只有35,875名是非熟练工人。

20世纪50年代初,“援助通行计划”涉及的欧洲国家已经超过30个,从战后到50年代末的十几年里,英国以外国家的移民约占澳大利亚移民计划的2/3。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的移民来自60多个国家,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工程师、测量师、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物理学家、冶金学家等。澳大利亚人也越来越将亚洲移民明显的种族和文化差异看作种族多样性的一部分。歧视性移民立法的废除,有助于澳大利亚社会整合移民来源,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平等吸收各国移民。

       ——摘编自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澳大利亚移民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澳大利亚移民变化的原因。
3 . 1967—1973年,日本人口增长率连续选到10‰以上,1972年人口出生率选到23.3%,1960—1973年间劳动人口比重处于较高水平,人口抚养比重较低,第一次人口红利兑现。同时,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1%,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创造经济增长的奇迹。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显著D.人口结构影响经济发展
2023-01-05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1952年新中国有关经济的部分数据统计。据此判断,新中国(     
人均GDP全国城乡人均储蓄存款国家外汇储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城镇职工年均工资收入
119元人民币1.5元人民币1.09亿美元57元人民币445元

(以上数据为1955年币制改革后的人民币单位,数据是采用的国家统计局折算数据)
A.发展重工业是当务之急B.工业化建设的资本积累严重不足
C.应当积极发展对外贸易D.已经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任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27年年底至1931年年底,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党内巡视制度。巡视员“不只是听报纸看文件,而是要亲自到下级党部与支部中去,要广泛发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巡视过程中及巡视后应向派出他的党部作详细的报告,提出具体意见.党的委员会必须迅速的讨论他的报告给下级以指示”。该制度(     
A.奠定了统一战线的基础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进程
C.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开展D.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2023-01-05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公元780年陆羽《茶经》成书,这是世界茶文化的首部元典,书中关于“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等论述,首次诠释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卢仝、皎然等还用一批经典的诗歌将这种思想上升到“道”的层面。宋代茶文化则以奢华浪漫为特色,充满繁盛景象和艺术气息。经过元代短暂低潮后,明代茶文化风气为之一变,以自然清淡之风为特色。据记载,明初朱元璋因龙团茶“重劳民力”,遂下令罢造,惟采芽以进,进贡品级分为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四类。在饮用方法上,崇尚自然,将干茶置于茶碗或茶壶之中,注入沸水,即可饮用。品饮者以泡开的芽茶形状、茶香、茶色、茶味、品饮环境等为审美对象。这种简便的饮茶方式“遂开千古茗饮之宗”,流传至今。清代至民国时期实现了茶文化平民化的转变, 饮茶真正成为世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茶馆遍布城乡、数量众多,超过前代,承担了民众公共生活空间的功能,甚至出现了女性的身影,改变了只有男性坐茶馆的格局。茶文化通过万里茶道、海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遍及全球,各国结合本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孕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摘编自宋时磊《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影响》

材料二   约在1690年,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到18世纪中期,茶也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日常消费品。一位法国人曾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像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1773年英国议会专门颁布了《茶税法》,特别批淮东印度公司拥有输出茶叶的垄断权,只需向殖民地海关缴纳每磅3便士的茶叶税。这一举措更是激怒了北美殖民者。他们先是发起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又在各个北美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茶运动,使得独立革命前夕殖民地的茶税收入急剧下降,从1769年的8189英镑减少到了1774 年的987英镑。

——摘编自荆玲玲《北美独立革命时期的茶与咖啡一日常消费、政治话语和独立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成因的角度分别概括唐代及其之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并总结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茶叶市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7 . 下图是一幅反映俄罗斯在西方七国集团峰会上尴尬境地的漫画,七国集团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个发选国家。此漫画反映了(     

在7+1高峰会议上 作者Lurie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简称G7),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的最高会议,1975年由法国倡议设立,每年一次,轮流坐庄。开会的目的据说主要是替全世界人民考虑问题。90年代以后,常邀请俄罗斯参加,但俄的发言权有限,扮演着一个十分尴尬的旁听角色。
A.俄罗斯因经济实力不足受到了歧视B.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两极格局解体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D.美国利用北约向东部扩张
2023-01-05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7世纪中后期,煤烟严重污染伦敦城的空气。保王党人约翰·伊维林编写了《防烟》(简称)宣传小册子,复辟的国王查理二世对此非常满意,并建议出版,但对书中规划的具体措施,却明确表示应该由议会决定是否推行。国王的态度反映出(     
A.王权受到了议会的制约B.议会已经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
C.工业革命负面影响过大D.英国城市的基层治理能力弱化
9 . 下面一组图片是20世纪80年代张贴在教室里的宣传画,迎合了当时国家号召群众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主题。这些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A.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主体B.全社会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任务已完成
2023-01-05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士人徐继畲意识到西方对外扩张已非传统战事,西方货船以中国码头为养命之源,故其攻略割据之谋亦将施于中国,“中土之多事,亦遂萌芽于此”,西方扩张下的世界一体化使中国欲求隔绝而不能,“天下从此多事矣”。据此可知,当时(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B.部分开明士绅对传统华夷观有所突破
C.清政府彻底放弃闭关自守的传统外交D.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一体化格局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