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的各级参议会的部分职权。这些规定
选举各级政府主要成员
制定施政纲领
决定重大事项,制定法律、法规
监察及弹劾各级政府之政务人员,督促及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

A.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深入并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D.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盘点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1982年-2022年,中共中央发布了24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见表。

年份主题
1982年-1986主要涉及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执行农村的改革方针
2004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200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建设,力争城乡差距逐步减少
2007以农村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2008通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城镇化进程
2009农民增收
2010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11以水利工程为主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2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2013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2014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015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6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7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9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020要求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2021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
2022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
C.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D.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2022-05-10更新 | 1047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末,商人将农民翻地时偶然发现的一些有字甲骨贩卖至京城,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20世纪30年代殷墟“采取古物执照”。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材料表明(       
① 金石学家发现并证实了这些甲骨来源于殷墟
② 殷墟文物经历了零散发现到有序发掘的过程
③ 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互证有助于考古新发现
④ 中国成为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国际关系

材料一   主要欧洲国家君主在对外战争战败后被废黜王权的概率

王权被废黜的百分比(%)

1498-1800年

1801-1920年

英国00
法国025
荷兰050
西班牙020

注:此处“荣耀”一词特指近代早期欧洲主要国家的君主们通过战争赢得胜利、提升个人名誉。

材料二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力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联合国设立6个机构,安理会被授权“解决国际和平与安全”。安理会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以来对外战争对欧洲王权影响的变化。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联合国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学与社会

任何时代的史学现象、史学成果,都不能脱离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历史的影响。

材料一

时期

史学成果举例

两汉时期西汉司马迁著《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撰述宗旨,成为中国史学最为重要的思想传统。后人评论“这实在是一部组织严密、包罗万象、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也是在公元前二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东汉班固著《汉书》,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断代史体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撰写朝代史的盛况;有关北方民族史的著作也很多;家传、谱牒受到普遍关注;佛教史著作也有新的发展
隋唐时期正式设立史馆,聚集史官修撰前朝史和国史,以宰相负责监修。中国古代“正史”中有八部产生于盛唐时期。还出现了几部反映盛大王朝地理风貌的全国地理总志;地方史、民族史、传记等获得新发展;在史家修养方面,刘知几提出“史才三长”论
辽宋夏金元时期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部体裁不同的通史著作,把中国古代的通史撰述推向高峰;元末修撰了宋、辽、金三史
明清时期(1840年前)李贽著《藏书》,以“与百千万人作对敌”的批判精神,写出“不与旧时公案同”的史学评论,并指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清代章学诚提出“史德”论,史家修养体系更加完备
清代后期
1840年—1911年)
以进化论为指导的“新史学”思潮兴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是传播进化论的代表人物;在史学撰述上更加关注边疆史地、外国史地、中外关系,以及欧美革命史的引入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编写组《中国史学史》

材料二   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阐释、传播唯物史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李大钊曾撰写《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来,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指出“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原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1920年,李大钊撰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编写组《中国史学史》


(1)阅读材料一,任选两个历史时期,分析其史学成果出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概括李大钊阐释了唯物史观的哪些基本观点。任选中外历史上的一个史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运用这些观点对其进行解释。
2022-05-10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列选项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摩诃婆罗多》被古代印度奉为“圣典”,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书中穿插大量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为印度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B马丁·路德提出“只有信仰,并且有效地运用《圣经》,才能得救”有利于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C1950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为29.60%。
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为53.92%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D1949年,苏联占领的德国东部地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爆发

A.AB.BC.CD.D
8 . 在传统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秩序或力量。一种是官治秩序或国家力量,另一种是乡土秩序或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图示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三公—中朝—尚书台官仓鸠杖B.中书省—尚书省—六部十家牌法福田院
C.三司—转运司—知县义学义田D.中书省—行省—郡家训善堂
9 . 金融革命、技术革命与大西洋革命

材料一 实际上,工业革命的技术早已存在,但因为缺乏大量及长期资金支持,无法转为规模化生产。1694年,英国成立英格兰银行以募资解决财政危机,由此拉开金融革命的序幕。围绕英格兰银行建立起的遍布全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为棉纺织、煤炭和钢铁企业提供贷款,满足了工业化过程中大规模的资金需求。经过工业技术革命,英国银行累积了巨额资本。鉴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加之伦敦是世界的金融和货币中心,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也逐步采用金本位制。

——摘编自《全球产业金融观察报告(2018)》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释17-19世纪英国金融发展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 18世纪,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首推大西洋两岸。大西洋贸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欧洲的商人、船主、金融家、制造商、美洲的种植园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社会结构的变动,酝酿了变革的危机。直到19世纪前期,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

——摘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2)阅读材料二,围绕“大西洋革命”自拟一个观点,进行论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西会通”

汉代《九章算术》有部分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几何学的成果。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说:“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与此不同的是,欧几里得所著《几何原本》从定义和公理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所有几何学定理的正确性。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1607年,他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随着更多西方数学著作被引入,大批“会通”性新式数学著作涌现。此类著作借用西方数学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例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中西数学图说》等。大量数学图形、公式、定理出现在明末数学著作中。明清易代,以徐光启为代表开启的中西文化交流被中断。

——摘编自《理性的启蒙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明末中国数学领域的“中西会通”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